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聪明病人就医指南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8-14 09:27:19 热度:1406

  医患双方处在信息不对等天平上,医生有义务主动提供病患所需的信息,但同样病患也有责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充实疾病相关的医疗知识。如何把握短暂的问诊时间,跟医生有效沟通,如何问,该说些什么,注意哪些?本文将一一破解就医前、中、后的密码,教你当个聪明的病人。
  看病前做好准备
  勤做功课。当你知道的越多,医生越不容易忽视你的利益。平时多阅读医药相关的书刊杂志,搜集有关自己疾病的资料,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等。可以准备一个记事本,作为对抗疾病的“作战手册”。
  保存曾经做过的检查结果及病历资料。当换了不同医院的医生看病,或是寻求第二意见时,最好带着之前做过的检查结果及病历,可以帮助新医生快速了解你的病情,也可避免再做一次重复的检查。
  列一张用药清单,并保留药袋及包装盒。将正在服用的所有药品和营养品列出一张清单。对于不是该医生开的药品或其他营养补充品,应该带上完整的药袋或包装盒给医生参考。
  就医时要问清楚
  说清楚。抓不到重点的病人就得不到好待遇。平常应该多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把症状记录下来。以下是医生问诊时常问的问题,建议事前先想好答案,并简短直接地回答问题。
  1.哪里不舒服?
  2.怎样不舒服?痛、痒、麻、还是酸?痛是闷痛、绞痛、抽痛、刺痛、或是像刀割的痛?
  3.不舒服多久了?是持续不舒服,还是一阵阵间歇性发作?有没有什么特定时间(例如饭后、睡前、白天或晚上)?
  4.看医生前,曾经如何处理不舒服的症状?如自行先吃止痛药、冰敷、擦了药膏、或是接受过其他治疗,处理后症状是否好转?
  5.有没有其他疾病?或正在做其他的治疗?
  6.其他重要参考信息?如过敏史、过去曾做过的相关检查报告、女性正在怀孕或准备怀孕、月经生理周期等,都可能是医生做判断时的重要参考信息。
  问明白。病人有“问的权利”,别因为自己的医学知识不够而不好意思开口。当医生的病人很多,看诊的时间很短时,病人更要主动发问。对于医生的解释有任何不明白,也应该提出来,请医生再说明一次。别怕医生嫌你烦,为了自己的身体,脸皮厚一点又何妨。建议事前列一张问题清单,可以避免因为紧张而忘了该问什么,也可节省思考的时间。
  除了看病前对于疾病信息、问题及身体状况的记录之外,也可记下医生提醒的重要信息,如:生活饮食禁忌、该注意的药物副作用等。另外,也可请教医生相关的专有名词(如疾病、药物、手术或检查的全名),方便自己再寻找相关资料。
  就医后注意保存
  保存就医记录及结果。除了可以提供下一位医生的诊断参考之外,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一种做法。
  必要时,建议征询第二位医生的意见。可以请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家庭医生建议。也可找同一个专科的其他医生,可以是同一家或另一家医院的医生。但如果是癌症,建议不要找同一家医院的医生,因为他们的想法及治疗方式会比较接近。如果面临需要开刀与否的抉择,建议请教非外科系统医生的看法。如心脏外科医生建议开刀,则可问问心脏内科医生的意见。▲
  (摘自《康健》)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