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8-14 08:09:30 热度:856
“了解病人是什么人比了解他生什么病更重要”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赫景秀
近年来,中国的医学界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少医生对国外同行给病人看病的过程很有感触。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对此也颇有体会,如果抛开硬件设施不谈,我认为美国医生问诊时与病人交流的耐心与细致,很值得中国医生借鉴。
最近我有个朋友得了乳腺癌,住院期间,她看到旁边的病友不停地按铃喊疼,护士和医生也不停地往她那里跑。护士看到我的朋友不喊,就过来问她,“你疼不疼?”我朋友说她能忍着,不想麻烦医生。医生和护士却说,你千万不能这样想,要疼就马上喊我们,我们可以帮助你,而且喊叫可以减少疼痛,也有利于我们观察病情。“24小时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是随叫随到的,这是我们的职责。”
我在美国的第一次住院生产的经历也至今让我印象非常深。产房是单间,房间里有杂志、电视、冰箱、婴儿床、厕所、更衣室等。在生产之前,护士和医生会随时过来聊天,问我已经有几个孩子,多大了,都是做什么的。他们害怕我紧张,还告诉我要放松,不要吃东西,多喝水,还和我谈刚上映的电影等,让我在疼痛难忍的同时,心情有所放松。生产之后,医生问我是要同宝宝在一起,还是让孩子在婴儿室休息?孩子第一口要吃母乳还是喝牛奶?亲切的交流让我的生产经历感觉十分美好,医护人员的温暖驱散了我的担心和不安。
这次经历也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在国内做人工流产时的情景。当时我刚结婚不想太早要孩子,就去医院做手术。没想到的是,当我走进手术室时,面前竟有男男女女十几个实习生要观摩手术。当时,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给我做手术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医生,说话不是很耐烦,这一切让我非常恐惧和担忧。
与美国医生交流时,我了解到,美国的医学院在教育学生时,都会开设专门的心理和道德操守课程。这些课程要求学生们在未来当医生时,首先要关心和理解病人的心理,而不是病人的病情。课上,医学生们都会学到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的一句名言 “了解病人是什么人比了解他生什么病更重要”。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技术,更是一个为人服务的行业,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医生在用医术治病救人的同时,更要了解自己的病人是什么样,他们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但是,随着美国的健保制度的不断改革,过去那些对病人本身的关心等让人温暖的东西也正在逐渐消失了。虽然,很多医生在看病时会给病人很多劝解和安慰,但据统计,医生问诊的平均时间已由过去的30分钟减少到20分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