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8-10 11:08:30 热度:719
专家表示,其警示作用大过实际意义
本报记者 张 静
中国医疗体系中的“红包现象”就像一颗毒瘤,多年来屡禁不止。8月1日,卫生部再次为打击“红包现象”做出努力,发布了《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稿,规定“实行医患双方签署协议书制度,即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一时间在社会上引发诸多争议。
记者调查发现,患者中近六成都对这一协议能否起作用表示怀疑。50%的患者表示,自己曾给医生送过红包,而且医生都收下了。手术科室是红包的“重灾区”。一位吉林长春患者告诉记者,他所住的外科病房中所有病人都给医生送了红包。在北京,一位刚做完妇科手术的患者坦言,她给主刀送了2000元。有些医院,患者送红包甚至成了“惯例”,不仅手术,就连做B超检查、换药都要送个“红包”才放心。“红包”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从现金到购物卡、金首饰、玉手镯、名牌包等,还有给手机充话费和到饭馆结账的。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当他还在实习期间,就有患者给他送红包,开始他不好意思收,但很快发现所有医生都在收,就“入乡随俗”了。
如此泛滥的“红包现象”,一纸协议能否解决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法务部主任邓利强指出,这一规定的出台,宣告与警示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表明了行政管理者治理红包问题的决心,但究竟能否起到实际的约束作用,只能拭目以待。
为何大家对协议书制度存有争议?邓利强解释,从协议的可操作性上来讲,第一,协议是双方出于自愿达成的书面意见,不是别人的要求,所以约束作用有限;第二,一份协议要想具有约束力,应该有违约惩罚措施,否则约束力会大打折扣。一旦患者签订协议后送了红包该怎样处罚?能罚款、不给治疗吗?都没规定。
最关键的是,协议仅仅是道德约束,无法从根本层面上解决红包问题。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告诉记者,卫生部此项举措并不新鲜,有些医院之前早就实行了。北京天坛医院的患者入院时,都要签订一份协议书,里面就有“不允许给医生护士送红包”这一项。医院每年在医生档案的“医德”一栏里,是否接受红包也是重要的一项考评。但这些措施能否起到作用,他表示“不太清楚”。邓利强说,我国《执业医师法》中也明确规定,医生收受红包属于牟取不正当利益,要受到行政处罚,但实际上这一行为的隐蔽性强,查证困难很大。
邓利强认为,解决红包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医生的合法收入。不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永华表示,“红包问题”并非单纯提高医生收入就能够解决的。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中国医生不该在收入上盲目与国外攀比。
一位医院管理专家指出,造成“红包现象”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医疗供给的严重不足。中国卫生资源只占世界卫生资源总量的2%,却要为占世界20%的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用红包“买”一个安心,抢占好医生、好药品等优良资源成为患者的首要目的。不转变这一现状,想杜绝红包,只能是纸上谈兵。▲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