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21-04-10 11:38:17 热度:2375
近日,阿尔茨海默病学会会刊《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IF:6.116)在线发表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团队与上海大学蒋皆恢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Glucosemetabolism in the right middle temporal gyrus could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for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a study of a Han population”。上海大学为第一单位,上海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董秋月和宣武医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陶然为本文共同一作,韩璎教授和蒋皆恢教授为通讯作者。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官网4月7日消息
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cognitive decline,SCD)是一种主观性的认知功能损害,在临床评价中缺乏客观性认知损害的证据。目前,SCD已经被证实是一种独立性的危险因素,但是由于SCD异质性大,在临床上通常被忽视。目前对于SCD的识别主要依赖于医患双方面对面的访谈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的评价,亟需一种无创性的标志物来识别出哪些SCD被试未来有可能出现认知恶化。
本研究纳入两个中心203名被试的18F-FDGPET影像,被试来源为韩璎教授组建的SILCODE项目。通过对比AAL模板感兴趣区的脑代谢水平,研究发现右侧颞中回的低代谢很可能是SCD的影像学标志物,症状性AD患者的大面积皮层低代谢可能起始于右侧颞中回,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发展成典型的代谢模式。对SCD患者代谢水平的判断有助于提高识别SCD的特异性。
进而,研究额外纳入了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的患者、AD源性痴呆(AD-D)的患者、以及路易体痴呆(DLB)的患者,目的是把SCD患者放到认知连续谱(cognitivecontinuum)中进行验证。我们发现,右侧颞中回的代谢水平,在两两比较中都是存在差异的。ROC分析提示,它在鉴别NC和SCD,或者aMCI,或者AD-D,或者DLB时,分类能力优于传统意义上的低代谢脑区,包括后扣带回和楔前叶。
SILCODE研究是宣武医院韩璎教授发起的全国多中心队列研究,欢迎各位同道一起合作,也欢迎有记忆损害的中老年朋友积极参与本研究。(韩璎 BCNS)
韩璎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临床诊疗和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工作,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创始人。率领团队在国内首先报道AD超早期就可出现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相关研究结果陆续发表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Lancet Neurology》(IF: 30.039)、《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IF: 9.599)、《Science Bulletin》(IF: 9.511)、《Theranostics》(IF: 8.579)、《Radiology》(IF: 7.931)、《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IF: 6.116)等。同时以联盟为载体,汇聚全国180多家不同层级的医疗科研单位,构建我国AD临床前期研究协同网络,开启AD临床研究新时代。
蒋皆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通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团队带头人,学科组组长。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卫健委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超过50 篇。现任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担任JNM, EJNMMI, Neuroimage等多本顶级学术期刊资深审稿人。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