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20年增近5岁 2020年有望达77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12-08-08 11:09:35 热度:860

  “在伦敦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之时,中国民众也迎来了一个大众体育的重要时刻——8月8日全民健身日。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数据显示,“十一五”末,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5岁,比上一个五年增加了一岁。20年间增长近5岁。“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其列为一个预期性指标,并提出到“十二五”末,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5岁。到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7岁。
  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印证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延长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活得长还要活得更健康。”
  人均期望寿命增加 医疗服务水平提高
  根据世界银行的官方统计,196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3.46岁。经历半个世纪,到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已悄然增长至73.5岁。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到2020年,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有望达到77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反映的是当前的死亡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要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的目标,重点是降低死亡水平。过去,受经济社会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死亡率难以降低,人均预期寿命增长有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在稳步增长。
  自2009年4月以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新医改确立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从2008年的87%提高到2011年的95%以上,全民医保框架基本建立,为近13亿居民构建了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长期存在的城乡健康水平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年来,中央财政投入470多亿元,用于支持2233个县级医院、6213个乡镇卫生院和2.5万个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村地区15分钟内可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提高到80.8%,参保农民自付医药费用的比例也因此下降到49.5%。
  2009年起,我国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各级财政对全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北京、内蒙古、上海和陕西甚至将孕产妇补助人均标准提高到600-800元,河北、内蒙古、江西、河南、广西、海南、陕西、宁夏和西藏实现了农村孕产妇在乡镇和县级定点医疗保健机构平产免费分娩。
  2009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9亿元,补助农村孕产妇2726.6万人,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的持续改善和城乡间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8年的1:1.24缩小为2011年的1:1.05;婴儿死亡率城乡之比由1:2.83下降到1:2.53。与人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相比,201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也分别下降到26.1/10万和12.1‰。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世界各地人均预期寿命长期保持一种大体均衡的状态,只是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慢的差别,富国寿长、穷国命短的趋势才越来越明显,长短“两极”差距越拉越大。
  在世界198个国家或地区中,2005—2010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2.71岁,位居第95位,高出世界平均预期寿命(67.88岁)4.83岁,低于发达国家(76.94岁)4.23岁。“十二五”末,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提高到74.5岁,相当于日本1970年、美国1980年、世界2040年的水平。
  事实上,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迅速提高,反映死亡水平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不能充分反映人们的生命质量状况。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人们的不健康期也同时在延长,即出现了人口健康状况在下降的情况。
  “测量人均预期寿命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高寿,而是关注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认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本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人口健康压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推广“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健康”的理念,更加关注健康寿命。人们“健康寿命”的延长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尽可能减少生命最后阶段对家庭照料和社会资源的高度消耗。政府在提倡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在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多下工夫,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政府正大力推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每年8月8日为全国“全民健身日”,同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2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计划指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已经让不少人享受到了好处。北京市老年游泳队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离退休人员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游泳队以健康快乐为宗旨,根据队员们的兴趣和爱好,组织队员们游泳、跳交谊舞、登山等多种多样的活动。62岁的管月茹便是游泳队中的一员,“由于长期坚持游泳锻练,我们游泳队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提高,很多人退休后都没有去过医院,身体很健康。除此之外,我们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开放,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延长生命健康期 缩短不健康时段
  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势必会加重老龄化的趋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平表示,老龄化的压力迫使政府调整一些社会政策,比如正在研究推迟退休年龄。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现在,我们在研究一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课题,在美国叫压缩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说,如今,老年人的寿命虽然延长了,但是生活质量不高。很多人到了60至70岁就得了老年病,如老年痴呆、智障、行走困难。比如说他能活到90岁,但60岁以后就不健康了。“压缩法”就是要延长他生命中的健康期,缩短不健康时段。
  事实上,随着健康、教育水平提高,这些老年人口中仍蕴含着巨大人力资本,若能善加利用,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反而会为社会创造财富。老年人口更适合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同时,中国产业结构正在转变,服务业比重日益提高,这也为老年人口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条件。
  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也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状况,相比中国的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山区情况却不容乐观。2011年北京人均预期寿命已经首次超过81岁,南京市人均预期寿命则达到了79.31岁。相比而言,西部边远山区预期寿命相对较低,提高这里的健康水平是当务之急。张 雪 章栋成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