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8-07 11:15:49 热度:874
本报讯 (记者高 翔 通讯员胡运海)湖北省武汉市疾控中心经过3年研究,在蜱虫身上发现一种新病毒,并按国际惯例为其取名淮阳山病毒。一度引起社会恐慌的“蜱虫病”,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该研究发表于新近出版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2009年开始,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出现多起蜱虫咬人致死事件。由于该病病因一时难以明确,一度导致人们“谈蜱色变”。
据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周敦金介绍,2010年4月,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支持下,该中心研究小组对48位“蜱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并通过病毒学检测,在血样中分离到了一种新病毒,该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科的新成员。随后,专家组深入湖北、河南两省的44个市(县)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农村,从牛、羊、狗3类动物身上和草地里捉了17731只蜱虫。这些蜱虫种类很多,研究小组在其中的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身上找到和患者体内一样的淮阳山病毒,首次证明了这两种蜱虫是“蜱虫病”的传染媒介。
周敦金说,在蜱内检测和分离到高度同源的新病毒,表明蜱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患者被带毒的蜱叮咬后,可能感染、发病。长角血蜱可能是该病毒的主要载体。
该研究揭示,“蜱虫病”致病元凶并非蜱虫本身,而是蜱虫所携带的淮阳山病毒。暂时未发现“蜱虫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以带病毒的蜱虫为媒介传播。同时,该病毒在蜱虫身上的携带率也较低。在采集的一万多只蜱虫中,病毒携带率不足5%。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变,蜱的密度升高,该病毒与人的接触机会增多,可能是引发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3
2024-12-29
2024-12-28
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