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区报 时间:2020-05-27 22:18:21 热度:1873
本报实习记者 杜 蓉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与往年两会一样,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成为部分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今年两会上,民革中央提交了关于将社区养老做深做实做到位的提案,其中建议,整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力量,建立社区养老机构。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由政府资助在社区建立2000平方米左右的养老会所,完善休息、饮食、娱乐、保健康复、简单医疗等设施,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的方式,围绕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包括开设老人餐桌、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开展老人托管服务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高级技师徐立平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和农村、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徐立平建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各社区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并进行管理,并对为社区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进行管理。
每个社区都有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尤其是在老旧小区。针对这部分群体,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建议,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中明确社区养老设施上的配置标准,如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改造用房150-500平方米,用作建立“养老陪护中心”“社区养老医疗护理站”等康复护理机构。“可以在北京、上海、河南先行试点。如在100个小区设立‘社区养老陪护中心’,每个中心解决30个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的集中陪护和康复问题。”姜明说。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大多数护理员会喂饭、擦洗等简单护理,但缺乏心肺复苏等专业救护技能,健康管理、康复运动、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也有待提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需加快培养职业化养老护理人员。王馨建议,一方面,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另一方面,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办专门养老护理培训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建议,对现有专业人员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建立专业化的老年人服务护理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民革中央提交的议案中还建议国家实施引导性政策,包括学费减免、对口招生、校企合作、1+X证书制度等,做好养老职业规范化培训。同时,给予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保障,鼓励支持他们下沉社区、服务社区,推动各项养老服务的协同开展,提升社区养老的整体服务质量。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李燕建议,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除政府出资外,要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实行有偿服务、低偿服务。这样既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满足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能吸引私人投资,拓宽资金来源。建议继续扩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养老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
在全国人大代表姜明看来,企业等社会力量在社区养老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要明确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运营获利的政策支持。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设施资金筹措和利用中,细化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推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养老事业。”姜明建议道。
工商联在今年两会上也关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问题,提出了关于《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引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养老产业。加强规划和引导,多元化引进欧美知名的养老机构,引入国内外知名保险商,吸引央企国企投资,特别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参与养老产业的市场布局。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