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7-23 15:02:45 热度:1158
中医专家:八类人不宜贴敷
□ 文/本报记者 徐亚静
7月18日是入伏第一天,各医院迎来了贴敷“三伏贴”的首批人潮。记者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了解到,今年贴敷的时间为:头伏自7月18日开始的三天;中伏自7月28日开始的三天;末伏自8月7日开始的三天。专家表示,冬病夏治“三伏贴”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并非人人适合。
贴够三年效果佳
据介绍,“三伏贴”又叫天灸,属于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中医认为,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在夏季气候炎热、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能够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脾脏的功能在入伏以后最旺,痰湿水饮易消,疾病容易缓解或消除。
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张立山主任介绍,“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因此,“三伏贴”对素体阳虚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阳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上述症状遇寒加重,持续时间长。
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三年,也就是三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即连续贴敷三年,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每次贴敷时间成人2~4小时,儿童0.5~2小时,根据个体差异时间也可适当调整;每伏连贴三天,若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可酌情隔日或延缓贴敷。
此外,贴敷“三伏贴”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保证睡眠、注意皮肤清洁、清淡饮食,贴敷当日最好不要游泳。
八类人不能贴敷
记者了解到,东直门医院今年有呼吸科、儿科、推拿科三个科室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和风湿、腰腿疼痛等病,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贴“三伏贴”呢?
东直门医院儿科王俊宏主任介绍,“‘三伏贴’虽好也不是人人适合。”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贴敷后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或明显的皮肤色素沉着均为正常反应。但为了保证疗效,避免引发感染,应尽量减少水泡的发生。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皮肤,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如有严重水泡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必要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张立山介绍,除了婴幼儿外,还有八类人不适合贴敷“三伏贴”: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的患者;处于感冒期间或发热的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属于特殊体质的人;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患者;咯血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肺癌、肾衰竭等慢性病病情不稳定者。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