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9-11-25 18:40:03 热度:788
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电 题:仵民宪:援非十一年书写医者仁心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烁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个时段刻骨铭心。对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仵民宪来说,他的这个时段竟有十多年。
从2000年起,仵民宪加入河南援外医疗队,先后在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工作。十一年里,他多次与艾滋病擦肩而过,经历过疟疾,经受了非洲的恶劣环境,但他以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
不同寻常的十一年
“我感觉非洲人民需要我。在那里,我能感受到一个医生治病救人的价值。”回忆起援非经历,仵民宪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悬壶济世”是每位医者的初心,对仵民宪来说也不例外。
小时候村里放电影,仵民宪迷上了一部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纪录片。中国医生们携带药箱、听诊器和银针为非洲人民看病的一幕,深深印在仵民宪心里。那时广播里还经常播放歌曲《医疗队员到坦桑》,仵民宪至今还会唱:“医疗队员到坦桑,远航万里送医忙……”
20世纪80年代初,仵民宪在西安攻读医学,那时能出国的人很少。英语课堂上,有位老师的口头禅是“当我在苏丹的时候……”,然后就用英语讲他在中国援苏丹医疗队的见闻。仵民宪当时就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去非洲当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使者”。
2000年,河南援外医疗队选拔任务首次“投向”三门峡,仵民宪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严格选拔和考试,他成为援厄立特里亚的第二批医疗队员。
“当地缺医少药,病人做一个普通手术需要等很长时间,一些重病患者就是在等待中死去的。”为了能给更多病人解除病痛,仵民宪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晚上有急诊时会忙到后半夜。
在非洲当医生,不仅要做好治病救人的心理准备,也要做好职业暴露的心理准备。
“有一次,手术还没做完,护士就送来检查结果,病人被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第一次经历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仵民宪至今还记得。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职业暴露后须服用1个月的阻断药,忍受恶心、呕吐、眩晕等药物副作用。即便如此,“非洲人民需要我”的信念依然让仵民宪坚持了下去。
“非洲是我的第二故乡”
按照规定,援外医疗队员每年都有一个月的回国探亲假,但仵民宪十一年间与家人团聚时间总共不到半年。“在有限时间里能多救治一名病人,就能多挽救一个家庭。”仵民宪说。
第一次援非回国后,仵民宪仍然难忘非洲,他深知那里十分需要医生。2005年元月,仵民宪又报名参加援赞比亚第13批医疗队,再次踏上非洲大地。
在赞比亚,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一些在国内很普通的疾病,在这里变得复杂起来。每次手术前,仵民宪都要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精心的准备,再一丝不苟完成病例。
曾经,一位23岁患者腹内的巨大肿瘤被成功切除,当地报纸报道中称赞:“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手术的是一位名叫仵民宪的中国医生……”
在埃塞俄比亚,仵民宪和队友让当地乡镇医院从未启用过的手术室运作起来;在中国援建非洲的新医院,仵民宪主刀的一些高难度手术成功实施……援非的十一年间,仵民宪以精湛的技术治好了很多复杂病例,填补着当地的医学空白。
十一年援外经历,非洲早已成为仵民宪心中的“第二故乡”。
“我感觉在非洲工作最大的不同,是作为援非医疗队员,代表国家的那份使命感和担当更加强烈。”仵民宪静静地说着,思绪仿佛已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非洲。他说:“今生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援外。”
“我把心留在了非洲”
饥饿贫穷、战火纷飞、传染病高发……尽管对援非可能面临的困难做了充分准备,可现实总是比预想艰难。援赞比亚4年期间,仵民宪先后得过12次疟疾、8次在手术中手被扎伤,其中有5次病人被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万一感染了艾滋病怎么办?“如果我感染艾滋病,我就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仵民宪常这样安慰自己。
这些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见闻等写下来,回国后出版了《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一书。后来,又完成了《我的非洲十年》这本书。
“没去之前怕非洲,去了之后爱非洲,离开之后想非洲。”仵民宪说:“虽然我已经离开非洲回到祖国,但那里的一切还是那样难以忘怀,我经常在晚上梦见那里,我把心留在了非洲……”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