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9-07-26 13:09:26 热度:536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昶荣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医生邱宇甲正在为一位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昶荣/摄
“当前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缺乏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性、有效性的认识,这制约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和利用。”在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一句话指出了我国民众心理健康知识缺乏的问题。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沮丧、失落甚至崩溃的时候,当这些时刻来临,如果不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技能,以及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有可能会找到错误的发泄方法或者憋在心里,为一些悲剧事件埋下种子。
日前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指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要求社会和政府为促进民众心理健康要做的9项行动措施中,第一条便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雷正龙补充解释说:“针对公众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现状,要求政府部门利用各类媒体和传播媒介,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意识。”
2018年60万人次打进心理求助热线
“有了心理问题,尤其是处于沮丧、困惑或者面对压力、挫折时,我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有效也特别可行的方法,叫心理援助热线。我们只要拿起电话,拿起手机,打通这样一个电话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辅导,所以心理援助热线是一个可行的、方便的、及时的而且经济的方法。它甚至是免费的,同时也是可以极大保护隐私的一种方式,它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保障社会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和技术。”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杨甫德在发布会上推荐了心理援助热线这个解压方法。
杨甫德表示,2018年,全国打进心理援助热线的求助电话有60多万人次。“我们对所有打进电话的人进行了动态评估和追踪,几乎所有打进电话的来电者感觉他们的症状在热线咨询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和缓解,他们认为打进电话之后确实放松了,情绪平稳了,热线咨询电话有帮助、有效果。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研究都发现,心理援助热线在化解心理危机以及预防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8年,原卫生部要求全国相关医疗机构或其他相关社会机构设立心理援助热线。截至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心理援助热线有53个,覆盖全国51个城市。
通过互联网宣泄不是科学的解压方式
由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遇到问题都会在互联网上寻求解决方法,包括心理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在发布会上强调,在互联网上宣泄是不太可能减轻压力或解决心理问题的。
陈雪峰建议民众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当自己感到压力比较大时,也要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自我调适,自我减压。“人生总会有某一个阶段觉得压力比较大,在还没有痛苦到需要去专业机构求助时,如果我们自己掌握一些方法、一些知识技能,是可以做到自我调适的”。
在疏解压力过程中,要避免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像抽烟、酗酒、沉迷游戏,这些方法短期内可以把自己从压力的情景中拔出来,但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更糟糕的后续影响。
陈雪峰进一步解释说,如果觉得有问题,感觉很痛苦,想要去解决,自己又没有办法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向专业机构求助。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也有教育系统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心理咨询的平台;还有社会上的一些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一定要向专业机构去求助,这是对自己负责任、关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不要耽误自己”。
陈雪峰还指出,有些患者求医以后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不尊重治疗方案。“比如吃药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比较好就自行减药、停药、换药等,最后导致病情恶化或者复发。”所以遵医嘱、恰当治疗和用药应该得到重视。
在观念上需要改变的一点是:如果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疗,心理疾患可以减轻病情甚至康复,患者能够履行正常的家庭功能、社会功能。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