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让孩子带笑回家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9-05-22 16:14:12 热度:631

——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

本报记者 王君平

  核心阅读
  王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从医23年,她心系患者,淬炼医术。她带领着急诊科30人的小团队,每年接诊来自全国的患儿近20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儿超过2万人次。“看到一个小生命被救过来,一切都值了!”她说。

  一个3岁儿童输液时哭了。一位年轻女医生安慰说:“宝宝不哭。”孩子说:“我没有哭,只是眼睛下雨了。”这让她瞬间深爱上儿科,儿科是这么美好!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
  从医23年,无论是最初从事的重症医学科,还是现如今的急诊科,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面对生死而不惧,救患者于危难间,王荃带领着急诊科30人的小团队,每年接诊来自全国的患儿近20万人次,每年抢救急危重症患儿超过2万人次。
  急中克难
  做团队的主心骨
  王荃查房,像过筛子一样,目的是不漏掉一个危重症患者。一楼有10张病床,二楼有30张留观床和10张急诊重症监护室床位,早上8时一次,下午4时一次,每天至少两次查房,是王荃的必修课。
  “不是普通心律失常,高度怀疑暴心!暴心!暴心!”值班医生与心内科联系,说是一个患儿心律失常,王荃听到后大声纠正。这个患病毒性感冒的八九岁女童天快亮时被送到急诊,脸色和嘴唇发白,身体乏力,再无其他症状,家长觉得孩子没什么大问题。
  王荃却发现孩子精神反应很差,用听诊器听了听心脏,立刻觉察出问题没那么简单。“心音特别低钝和遥远,不对不对,快上心电图。”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
  一听“暴心”,急诊科医生把险情提到最高级,这是致死率极高的突发性心脏危急重症,女童很快出现手脚发凉等心肌坏死的症状,生死就在分秒之间。“赶紧联系心内科,快去药房取大剂量激素。”王荃快速发出一系列十万火急的指令,及时抢救。
  “多亏了王荃主任,这个孩子真是捡回了一条命啊。”回忆起这件事,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成晔十分佩服,“在那么嘈杂的环境里,她能准确听出心音有问题,她每一次的判断几乎都是对的,误判很少!”
  急诊科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急诊科医生的考场,考的是医生的快速判断能力。王荃说,急诊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就是让孩子有继续治疗的机会。这三板斧拼的是真刀真枪,展现自己的综合能力,技术、冷静、耐心,三者缺一不可。
  遇到危重症的时候,家长着急,孩子忍不了。王荃说,医生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双眼、耳朵来判断,尽快把握病情,因为你的时间非常有限。一次次挑战成功,一次次化险为夷,战胜了病魔,挽救了孩子,更挽救了背后的家庭,与王荃深厚的“内功”不无关系。她先后在新加坡、美国等国的儿童医院进修学习,还参与了《实用儿科学》等书稿的编写和编译。她认为,永远不能预知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样的病情,这就是急诊科的压力。只能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一次次挑战中战胜自我,这条道路没有尽头。
  医技高超,诊断精确,处事果断,能啃“硬骨头”,是大家的“主心骨”。这是张成晔对王荃的评价。
  让王荃欣慰的是,近年来,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急诊收治的感染性疾病和新生儿疾病逐步出现减少趋势,这得益于我国妇幼医疗救治能力和预防保健水平的全面提升。
  急中有序
  先救最急重病人
  “开句玩笑说,儿科有种急诊是妈妈们认为急。”干练、爽快的王荃说,“我们不能责怪妈妈们,因为这种心情我们都能理解。我们的夜间急诊有70%以上的患儿只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其实没有必要非得夜里赶过来。这样既折腾孩子,还容易交叉感染,倒不如让孩子踏实睡一觉,第二天白天再到门诊踏实看病。”
  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抢救按照色彩分出等级,红、黄、绿分别代表病患的危重程度。在分诊护士指导下按色彩候诊,有序的急诊能挽救更多的危重病人。急的病人不一定是重的病人,重的病人并不一定是急的病人,还有一种是又急又重的病人。现在、立刻、马上三个词叠在一起,就是急诊抢救的动员令。
  4年前,王荃刚任急诊科主任时可没这么淡定,她基本上处于焦虑状态,最担心的是医疗安全。她犹豫能否胜任新角色,惶恐能给急诊科带来哪些变化。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她心里还是不踏实,打电话问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其他科室的医生一般先诊断再治疗,或者说边诊断边治疗;急诊科需要边救命边诊治,或者说是先救命再诊治,这个过程有时候恰好反过来。”王荃认为,急需的病人应该在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让非危重病人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患者来到急诊科以后,给予及时救治,生命特征回稳后,转入专业病房继续诊治。打开急诊科的出口,让更多的患者进入急诊室。
  一个8岁儿童送到急诊室处于休克状态。他发生了严重的车祸伤,下肢骨折,会阴撕裂,浑身都是血。像这样综合性外伤的患者,究竟由哪个科室来组织抢救,急诊科的大夫根据病情确定。普外病房的刘医生临时担当起组织手术抢救的重任,各个相关科室轮番上阵,全流程作业,无缝对接,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孩子最终被抢救过来了。尽管没有内脏损害,刘医生也没有做与其专业相关的手术,但整个抢救过程组织有序,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打开急诊科救治的出口,急诊滞留的病人越来越少,急诊资源合理配置,效率极大提升,收住院的患者从2016年的4725人次,提升到2018年的6852人次。2017年,急诊滞留超过72小时的患者比例比2016年下降了50%,更多的危急重症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科诊治。
  急中见诚
  心系患儿尽全力
  一个7.5公斤重5个月大的孩子被送到医院急诊,诊断报告显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在急诊留观。忽然间,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急转直下,转入重症监护室,没多久就去世了。王荃查房时会不自觉地看那张床,这种难过是无法形容的,有时候自己像是家长一样。她说,面对很多疾病,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医生一定会尽全力,让带着笑脸回去的人更多一些。如果带不上笑脸,要带着平和的心态回家。
  患儿情况瞬息万变,矛盾和冲突无处不在。王荃常常叮嘱团队:“患者不易,注意换位思考。很多病人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是为了寻找最后的希望,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将这份责任担当起来。”
  “烧一天了,高热惊厥,孩子总该输点液吧!”一位家长正在找王荃理论。王荃说,该输液的一定要输液,不该输液坚决不能输。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输液,而且输液对这个孩子并无益处。王荃详细地跟家长说明高热惊厥发作时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家长被她说服,带着孩子回家了。
  在急诊科,患儿不会主动和你交流,也很难做到主动配合,沟通、检查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王荃坦言,医患之间沟通容易“擦枪走火”。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讲,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坦诚,有什么问题直接说清楚,不要含糊,这样反而会尽快争取他们的配合。
  前不久,一名12年前她曾抢救过的女孩突然来看她,感谢当年罹患重症时候的救命之恩。彼时心思稚嫩的小学生,早已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王荃还是一眼认出了对方,熟络亦如从前。女孩在微信里写道:“我该有多幸运能遇到王大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救命之恩呢?致敬像王大夫一样的医务工作者!”
  “儿科急诊不好干,也得有人干。看到一个小生命被救过来,一切都值了!”王荃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