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8-10-30 12:34:00 热度:596
居村联养、集中供养、邻里助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
本报记者 任胜利
针对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问题,河南省太康县探索推广的“五养”模式——居村联养、集中供养、邻里助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提供了值得探讨的一揽子方案。
有一种幸福,叫在家门口养老。在转楼乡大赵村一个大院子里,几十个老人有的在玩棋牌,有的在听收音机。这是一家居村联养服务站。院里的老人是本村半失能老人和五保老人。
居村联养,是太康县新近探索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利用农村的旧村室、闲置学校等资源,打造小型养老院,从而解决本村半失能老人和五保老人的就近养老问题。这里的看护人员是来自本村的贫困户,两名责任人也是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的。“这样既解决了特困老人的养老问题,也给一般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说。目前,全县22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推广居村联养,已有405人入驻。“老人的‘朋友圈’就在家门口,这是居村联养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转楼乡党委书记杨传俊表示。
有一种养老,叫相亲相敬。符草楼镇敬老院的王新超老人说,在敬老院里,老人们聚在一起,亲如老友。太康县投资2600万元,提升改造了16个乡镇敬老院,助力集中供养。敬老院不仅在硬件上得到改善,集中供养的生活、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升。
有一种亲情,叫左邻右舍。邻里助养,是太康县特困老人养老的另一种模式,通过采取政府补贴、拓展志愿服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开展邻里照护服务。服务前,明确邻里的责任义务并签订助养协议,村里还给予帮扶人士每月300—600元的助养补贴。
此外,太康县倡导亲情赡养,开展“接亲人回家活动”。在此促动下,一些五保户的亲戚陆续将老人接回家里赡养。仅在转楼乡,已有200多名独居和特困老人被亲人接回家,实现合户、合住、合锅的“亲情赡养”。
有一种安心,叫有他们在。在高贤乡汪庄村,村医陈国厂多方筹资,建起了占地20亩、可容纳200名老人的医养院。
在医养院里进行社会托养,是太康县特困老人养老的又一形式。太康县组织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成立医养结合养老院(医养院),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托养机构每接收1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3000元。目前,太康县已建成6家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床位2000张,已有665人入住。
(汪俊杰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