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中药材“优质优价”效益仍待释放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8-10-19 22:34:29 热度:937

记者 梁军/兰州报道

  记者在各地调研发现,得益于种子种苗源头检测、质量安全追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部分地区中药材质量、价格均有所提升。但由于定价机制不足、第三方检测缺乏等问题存在,我国中药材“优质优价”效益仍有待进一步释放。
  市场倒逼中药材优质优价
  甘肃省陇西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2011年,当地药农们为了追求药材卖相,延长保鲜期,用硫磺熏制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记者近期在陇西调研看到,在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下,这里中药材交易形成了市场倒逼机制,硫磺熏制等违规生产行为不见了,中药材开始体现出“优质优价”。
  46岁的李继元是陇西县首阳镇樵家河村人。他的农家小院内,到处摆满成捆的党参。“党参根据品质分6个等级,平均每斤30元。”李继元说,他非常重视药材的品质,常年不打农药,根据土质不同调配有机肥,坚持人工铲草,去年自己靠“种好药”收入了5万元。
  品质好,价格才会高,这已经在樵家河村形成了一种导向。李继元说,商贩来他家收购药材时,先问有没有农药残留,劣质药材一律不会收购。“即便进入交易市场,工作人员也会检测有无残留,村里经常有因为残留问题遭退货的,损失不小。”他说。
  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国家不断加强监管,一些地区中药材市场走上优胜劣汰的发展轨道,一改长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在陇西,没经过熏蒸的比被熏蒸的药材价格每公斤多出了10元;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价格差异也逐渐拉开,广东陈皮价格比山东的陈皮高出数千元。
  对质量安全的把控成为一些生产企业的自觉意识。甘肃省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小型饮片加工企业。企业董事长景小勤说,为了杜绝劣质药材流入,公司已至少投入200万元用于中药材质量检测,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检测技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郭兰萍提供的《2017年中药质量保障及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国家的重视及技术的进步,中药材整体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多数中药品种混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大量充斥市场的中药伪品也很少见。
  “三只手”提升中药材品质
  记者调研发现,中药材交易行业“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前端源头安全、中期规范种植、后续质量可追溯这“三只手”。
  一是源头上选育优质种子种苗。走进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对中药材种子进行化学检测。“陇西黄芪种植混杂着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种质混杂普遍存在,茎秆颜色有红有绿、个头有高有低,导致中药材品质难以保障。”检测中心负责人陈卫宏说,他们开展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研究,对黄芪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选一种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逐步淘汰掉混杂种子。
  二是规范化种植成企业发展“标配”。郭兰萍介绍,近些年我国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中药现代化,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逐渐摈弃了小散乱的状况。
  今年全国流感暴发期间,济人医药集团的疏风解毒胶囊一度供不应求,企业的销售额由此刷新纪录。“为保证疗效,我们的原料90%都直接采购于核心产区和自己的GAP种植基地,核心成分大黄素比药典标准高出好几倍。”济人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徐文龙说,企业标准远高于药典标准,产品不仅能占领市场,还有议价权。
  三是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日臻完善。“拿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可以出现中药材产地责任人、生产合作社和检测结果等信息。”陈卫宏说,陇西县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全县大规模生产的10个龙头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了追溯点,能够实现对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除了政府作为,天士力控股的中天药业等企业也探索设立了数字化追溯体系,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可以出现原料、生产工艺、生产日期、生产批次、检测报告,实现了对全产业链的追溯。
  借助快速检测、追溯等技术的应用,陇西县首阳镇中药材交易中心规定,凡是来交易药材的种植户,必须提供身份证,个人信息会被录入追溯系统,发现农药残留或重金属超标的中药材,客户通过溯源找到供货商,无条件退货。
  中药材“优质优价”效益仍待释放
  专家和企业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中药材优质难优价、价格联动慢的现象,应多措并举进一步释放中药材“优质优价”潜力。
  “一些地方越是药材精贵,越占不到主流地位,用好药材并没有好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建南说,广东砂仁品质好,但产量过低,很少被用来做药材,反而云南砂仁质量较差,却价格低廉,得以大规模生产,道地药材反而被不道地的排斥出去。
  与农产品类似,中药材年产量有大有小,价格波动也较大。然而,目前发改委对中药材调价失灵,行业协会调节又过慢,中药材与饮片的价格变化没有形成联动效应,如蝉蜕、重楼的原材料疯狂涨价,饮片的价格却难有提升。
  首先,探索体现优质优价的中药管理机制工程。郭兰萍建议,借鉴日本汉方药等先进国家生产和管理理念,从提高产品质量着手,将中成药价格与原材料价格进行关联,通过鼓励中成药优质优价,促进中成药生产企业使用优质中药材,以好的产品谋求好的价格,进而推动全产业升级,从而确保中成药产品质量。
  陈建南和保和堂焦作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单晓松等人建议,尽快调整定价机制,允许同一个中成药品种,用不同的级别、命名和定价,同时应允许中成药终端产品按照不同质量和规格拉开档次,交由企业自主定价。
  其次,亟待加强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我国中药材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来源复杂,难免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这也是很多人使用传统药方感觉作用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批量检测,保证进入市场的中药材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药品药材的第三方检测在国际上已是惯例,在我国设立中药材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可以评估药材质量,还可以帮助药农科学种药,同时为药农与下游企业对接搭建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安全运转和可溯源。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