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8-08-24 15:22:45 热度:790
大动脉炎多缓慢起病,由于动脉会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代替病变动脉行使功能,所以只要不累及重要脏器供血,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有人会在无意中发现自己脉搏搏动较弱,甚至完全摸不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当警惕是否患了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低热、身体不适、体重降低、易疲劳等,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所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到了晚期,大动脉炎主要症状是由血管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相应部位缺血的综合症状。如果病人颈动脉、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症状。若累及头臂干及上肢动脉,上肢缺血可以导致脉搏减弱甚至无脉,也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等。如果病人出现下肢动脉病变,可出现下肢无力、酸痛、皮肤发凉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如果累及肠系膜动脉,可能有腹痛等腹部症状。如果肾动脉受累出现高血压,可有头痛、头晕、心慌。严重者可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处,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大动脉炎多缓慢起病,由于动脉会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代替病变动脉行使功能,所以只要不累及重要脏器供血,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该病也可引起死亡,常见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其次为手术并发症、肾衰竭及心力衰竭。
大动脉炎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后期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那么该如何早期发现呢?
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能发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但由于这些检查与大动脉炎的相关性较差,所以诊断价值不大。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目前公认的诊断金标准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明确病变性质、部位、范围以及制定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但是在疾病早期,病变还没有发展到血管狭窄时,血管造影就不能及时发现病变。此外血管造影对病变的活动性变化也无诊断价值,而且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患者检查要接受大量射线照射,因此对于大动脉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有很大的局限性。已有一些新的检查方法正逐步进入临床、广泛用于大动脉炎的早期诊断,包括超声血管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等。
大动脉炎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大动脉炎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是大动脉炎的首选用药,大多数患者对于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而免疫抑制剂不仅有利于控制病情,还可减少激素用量,从而降低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及环孢素等。如果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及托珠单抗等药物。此外,大动脉炎患者应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避免血栓形成。手术治疗的指征包括肾血管狭窄引起的高血压、肢体跛行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冠状动脉受累引起的心肌缺血等。
大动脉炎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风湿免疫病,会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危害性较大。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动脉炎的危害。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