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8-07-22 11:40:33 热度:1723
张永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
近些年来,食品谣言层出不穷,不仅关乎食品安全,还涉及营养、功效、健康、疾病等许多方面,给消费者、食品行业造成很大伤害。这些谣言之所以屡屡得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对食品相关知识了解不够,难以比较科学、理性地辨识谣言和进行食品消费。因此,进行食品及其营养、功效、健康等相关知识的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也是食育的主要内容。通过食育,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者,使他们可以有效地抵御谣言,并在食品消费中择优汰劣,促进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有人认为,食育就是饭前好好洗手、餐具要消毒、吃饭要荤素搭配、搞好中小学营养餐等这么简单。但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食育不仅涉及食品本身,还不同程度地涉及科学、文化、伦理、艺术和健康等多个方面,食育对公众健康和素质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怎样做好食育工作?笔者认为需要建立八个意识。
一是科学意识。食品谣言绝大多数是反科学的,是伪科学。食品生产和消费中有很多科学的内容,食育工作就是要将这些科学的内容传递给公众,努力为消费奠定一个科学、理性的基础,规避风险,减少伤害。比如,如何看待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要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和搭配结构,更要关心摄入量;风险成分对健康可能的影响,等等。
二是问题意识。食育工作要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主要问题,针对那些食品谣言,有的放矢、答疑解惑、正本清源,纠正偏差和错误认识,通过及时的行动,提高公众对谣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例如,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将由于饮食不合理导致的退行性疾病纳入到食品安全范畴,这是延伸的食品安全,我国非传染性疾病井喷式的爆发和快速增长,与食物的摄取有显著的正相性,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因为公众高度关注,这个领域的谣言甚嚣尘上、举不胜举,迫切需要食育强力介入,正本清源。
三是递进意识。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实施适合各年龄段的食育,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可塑性强,良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其他年龄段人群的食育。曾有一个调查显示,50后、60后是当前食品谣言最大的受害群体,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食育,提高这个群体的免疫力。
四是传播意识。食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和课堂,更需要走向广大的社会公众,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传播方式。我们一方面要分析谣言的传播路径,另一方面要研究阻断这些路径的有效方法,还要研究食育自身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传播。针对受众工作和生活的多样性,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实施食育,传播正能量,打击谣言,保护消费者。
五是便捷意识。易获得性是影响知识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健康需求快速上升,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和信息,食育应主动适应这些需求,使公众能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六是落地意识。所谓落地不仅仅是张贴几张海报、印几本宣传册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载体,真正切实地将食品生产和消费等各环节相关知识传递给受众,使之真正从中受益,提升科学、理性选择的能力和对谣言的防御能力。
七是平民意识。食育的对象是社会公众,这就要求科学和教育工作者走出“象牙塔”,用大众化的语言和方法开展食育工作。这对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挑战,在食育中要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公众喜闻乐见。这就需要有一个机制,使科学家们更积极地参与到科普中来。
八是投入意识。食育是一项利民利国的重要基础工作,做好食育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加大相关的财政投入,更好地提升公众的食品科学素养。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加强对食品及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投入,主动防御,维护自身健康。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