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7-11-26 10:05:28 热度:1749
钟艳宇 汪铁铮
图为正在热播的医疗题材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图为正在热播的医疗题材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图为手术进行中。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图为姜保国带领医生在查房。光明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位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创伤特别是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创伤日益增多,但如何救治,才能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日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团队关于“中国的交通状况及交通伤救治”的综述文章,这是继2015年《柳叶刀》刊载中国交通医学文章之后,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中国的交通发展与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一个世纪前,北京中央医院(现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任院长伍连德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成为中国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的第一人。而今,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百年华诞之际,该院又一篇学术成果在《柳叶刀》上发表,这是一种纪念,也是传承。现任院长姜保国说,过去几十年,我国医疗接受了许多外国理念,如今,中国的创伤救治体系作为一种新理念,正在向国际范围推广,标志着我国医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
1.机动交通工具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在我国,交通运输相关危险因素是主要的致病致死因素之一。随着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量增加,我国道路交通致伤致死率也在不断升高,而应急及创伤救治系统的不完备,使事故致伤风险进一步提高,因此亟须建立完善的交通伤和创伤紧急救治系统。
交通伤和创伤可以有许多形式的临床表现,从轻度到重度不等。在我国,最常见的严重交通伤包括腹部、四肢、颅脑损伤和胸外伤。这些和其他交通伤所致的死亡率在我国非常高。据统计,每10000辆机动车死亡人数超过6人,而在发达国家中,这个数据是平均只有1~2人死亡。导致这种结果的有几个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交通伤紧急救治系统的弱点。
一是我国的紧急救治系统主要围绕当地急救中心或个别医院展开,包括院前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科室进行协调配合。二是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创伤专业相当少见,即使在先进的综合医院依然如此。此外,紧急医疗救治人员常常缺乏训练、事故现场的处理往往不合规范,导致院前复苏成功率较低。紧急救治的标准化程序欠缺,也常常导致处理不当以及入院前患者稳定情况欠佳。
但创伤救治的现状是,一个覆盖中国多个区域和城市的研究发现,超过80%综合医院的急救室的创伤治疗设备都不完备,这主要表明了那些综合的、装备精良的、备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急救中心十分短缺,尤其是院前工作者。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缺乏信息交流、院内急救服务之间及专家之前缺乏沟通阻碍了交通伤的急救治疗。一项12家综合医院的研究表明,从电话求救咨询到做出急救回应的时间长达17到54分钟不等,意味着院前急救系统的反应存在着实质性的延误。创伤专家的缺乏、院内部门间合作与沟通的匮乏,也都导致了交通伤在诊断与治疗上的延误。这些问题还混杂着因道路使用者不顾及他人而导致的较长急救转运时间、交通堵塞、偏远地区急救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创伤治疗的介入。
2.创伤救治“中国模式”明显提高受伤人群存活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姜保国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认为,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快速救治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保障受伤人群尽快得到救治,尽快安全地转院到医院,到医院后救治团队又能够尽快地给出救治方案,从而让整个生命救治的时间明显缩短,让生命救治的成活率明显提高。
为此,姜保国早在2006年,领导创建了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现为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并创新性提出在我国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核心理念,制定严重创伤救治规范,自主研发信息联动系统,率先提出在城市区域综合医院建立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这种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人口在100~300万)作为体系建设的区域单位,协调院前和院内救治的联络;以当地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的5~6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分中心),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救治流程,并根据患者伤情以最短的时间将患者转运至相应医院。姜保国将该体系称为“一二三工程”。“一”是指“一个区域”,根据地方需求和环境进行项目具体实施的区域。“二”是指“两个链接”,是在试点区域建立和加强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链接,建立院前、院内信息交换;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建立规范的救治流程和整体的救治体系。“三”是指“三个团队”,是指在区域内建立和强化院前急救团队和急诊急救团队,以及组建院内严重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这种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避免了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新建创伤救治中心的重复投入,同时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优质三级医院资源,是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在此框架下,救治创伤患者7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严重创伤救治现状和流程,使创伤平均救治时间缩短为50%、严重创伤救治院内平均死亡率下降为40%。目前,这种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已被教育部推广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并授权成立“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还联合全国百余家大型医院,启动了“安全中国,百县工程”,该工程在以全国超过100个县域为主的城市建立区域性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带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让更多基层百姓受益。今年6月,创伤救治“中国模式”在柬埔寨落地,该项目将以柬埔寨为起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向国际推广。
心语
目前,该创伤救治体系虽然试点成效突出,可进一步的大范围推广仍然缓慢。事实上,对于救治流程的改造,不仅涉及院前和院内的急救衔接、培训救治团队,还涉及城市交管流程、交通布局以及协调消防、急救等资源,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接纳和配合,但这些,已经超出了医院的工作能力。希望未来能引起更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使项目在更多城市及地区进行推广和实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姜保国
(作者:钟艳宇、汪铁铮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8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