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有机食品概念滥用认证标签随意贴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7-09-30 10:49:21 热度:722

亟待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记者 王建 孙琪/哈尔滨报道

  近年来,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向好,需求持续增加,但信誉度却较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是否为真多持疑虑。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我国在有机食品方面有严格规定,但认证机构杂乱,参差不齐,缺乏监管,有的食品虽然贴了有机标签,却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专家表示,有机食品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有机食品成“香饽饽”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食品消费正从“吃好、吃饱”向“安全、健康”转变,其中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正成为“香饽饽”。
  记者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华联精品超市”看到,标注了“有机食品”的柜台前顾客络绎不绝,尽管价格明显高于同类产品,仍然不断有顾客把黏贴了“有机认证”标识的黄瓜、番茄、猪肉等农产品放入购物车。
  北京的龚女士就是一家有机超市的“常客”。她告诉记者,自己选择有机蔬菜,是因为想吃得更加健康。“相比普通蔬菜,有机蔬菜的价格虽然高了些,但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有机蔬菜还是更让人放心一些。”
  消费端的旺盛需求自然传导到了生产端。
  记者近来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天华农场的大豆种植基地采访时,天华农场负责人孙强说,农场流转了2.3万亩耕地,实行牛马耕种、人工除草、使用农家肥,全部发展有机农业,其生产的有机大豆、玉米、水稻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有机产品认证已达10个。
  而北京的江宇虹女士则自己在北京郊区发展了一个有机种植农庄。现在江宇虹的农庄积累了2万多个家庭会员、200多个企业会员,在北京、上海等地承包了7000多亩地,全部种植有机蔬菜。
  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管理部副主任何小群介绍,我国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业耕地面积的1.1%,基本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虽然离发达国家普遍高于5%的水平仍有距离,但是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速度迅猛,认证证书的数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何小群说。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晓伟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有机食品需求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5年对中国44座城市的1万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尽管价格昂贵,依然有50%的消费者宣称自己愿意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其中就包括农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总产值为1364亿元,国内销售额约为360亿元人民币,有机标签备案17.4亿枚。共有56家认证机构开展了有机产品认证活动,11051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7104张。获得认证的有机植物生产面积达到194.5万公顷,家畜和水产品总产量为135.2万吨,产品加工量达到228.4万吨。
  有机认证标签随意贴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在认证、标签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在哈尔滨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一款酱油产品标着有机标志,却没有看到认证机构。按照我国有机食品的相关规定,合格的有机产品必须包含有机认证标识、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三样信息。
  此外,记者还在广东深圳发现了一家号称“以有机方式生产”的农场,销售的食品主要包括蔬菜、蛋类食品,实行会员制,其每季度食材“套餐”的价格在1200元至2200元不等。业内人士认为,类似这样标榜“有机”的农产品经营者越来越多,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假”有机产品泛滥,扰乱了市场环境。
  “真正的有机产品,需要认证标识、有机码和认证机构的相关信息,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管理部副调研员陈恩成介绍。但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商家打着“有机生产环境”、“有机生产方式”等旗号,其真伪消费者往往难以辨识。
  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通过水稻覆膜技术种植了3800亩有机水稻,经过几年发展,这个合作社初具规模,但合作社理事长姚洪亮却非常郁闷。“发展有机大米非常难,不仅投资成本高,生产流程也很严格,但有的企业只是花钱买个有机认证,按非有机大米生产,贴上有机大米的标签后,价格就翻倍,反而比我们还赚钱。”姚洪亮说,“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扰乱了有机产品市场,我们很无奈。”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业界称是因为认证机构杂乱、参差不齐且缺乏权威性。黑龙江省一家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发展有机水稻,经过三年的轮换期后,于2015年开始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其合作社负责人说,社会上有机认证机构比较多,收费有多有少,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一开始不知道选择哪家,还是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推荐下,才选择了一家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据了解,目前全国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已超过11000家,全国各地还出现了一批以有机产业为主要业务的行业协会组织,记者以“有机”、“协会”、“联盟”为关键词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核查”系统查询,发现相关行业组织有304家,主体混乱且无法判断是否真实存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王振说,我国的有机认证整体上没有权威性,出具的认证和证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公信力。
  按照相关规定,在我国境内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和认证咨询的机构,应当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否则其行为是非法的。目前,经批准可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有23家,可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咨询的机构有25家。记者在网上搜索相关有机认证机构时发现,多家开展有机认证的机构均未出现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的名单中。
  同时,在进行有机认证的过程中一些操作过于随意。一位发展有机种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块面积为1000亩的地,认证机构一般只选择三个样本进行取样,这样一来就存在很多猫腻,比如可以专门拿出几块地发展有机种植,土壤、产品认证很容易通过,但其他地块却按非有机生产,最后都按有机食品进行销售。一位农业专家曾介绍了一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一家东北认证机构,把大豆样本送去上海检验,结果发现是非有机。生产商提出二次送检,这家机构就从非耕地区采摘大豆,通过了有机认证。
  需加大政策落实和监管力度
  有机食品有效适应了消费需求升级,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悉,我国从2014年4月1日起就已开始施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当时这一管理办法被业界称为最严“有机”新规。尽管如此,有机食品行业仍存在多种问题,引发业界对有机食品质量安全的广泛关注。
  为此,专家建议,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惩罚力度。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表示,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生产有机产品的企业要树立起品牌意识,最好能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产业链封闭运行,渠道严格管理,并加大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
  其次,应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根据国家公布的获证产品名录,农业、环境、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国家相关部门,要联合组织开展有机产品非法生产,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证书,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也要加强有机产品的认证和标准执行力度。王振表示,我国目前的认证机构和认证体系都比较完善,但问题出在政策的落实和是否有实际效用上。建议国家认监委充分借鉴国外的做法,加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实施力度,督促认证机构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认证活动,严肃查处认证机构证后监督不力等违规情况。
  专家还建议,应尽快明确“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清理鱼龙混杂的行业组织,由指定机构或协会进行有机产品认证,以确保有机认证的权威性。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