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7-08-04 23:13:44 热度:549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信任也不能出于盲目,要想让患者不反复比较,除了医生要精于医术外,更需医生善于沟通,对病情进行全面清晰的解释,把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思路都讲深讲透。
据媒体报道,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曾给一名患者认真地看完病后,患者又拿出10个不同医院的病历本对他说:“姜大夫,您说的和一个大夫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个大夫都不一样,我该相信谁?”姜玉武感慨道:“在儿科,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病人反复看10位医生,就意味着他占用了其他9个病人的医生资源。”姜玉武认为,其实“儿科荒”有很多水分,如果能盘活现有儿科医生的资源,“儿科荒”就可大大缓解。
像这位患者一样,到多家医院、找多名医生看病,再进行比较的看病现象并不少见。不仅儿科如此,其他科室也一样,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或疑难病患者,他们看病往往不着急,有时间多走几家医院甚至多跑几个城市,然后再从中挑选一名医生和一种诊疗方案。
和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比较式看病”可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有利于纠正医生可能出现的疏漏。
但由于从不同的医生那里获得的信息较多,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说法,有时反而让患者更加不知所措,不知听谁好。且患者在听信一位医生时,可能会对其他医生产生不信任,认为他误诊误治,由此引发医患矛盾,也不是没有可能。更重要的是,看病反复比较,医生资源被成倍占用。假如能够想办法减少“比较式看病”,“儿科荒”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比较式看病”透露出患者看病时的焦虑,也说明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因此,减少这种看病现象的最好办法,是提升医生话语的可信度,让患者只走一家医院也感到放心,不必再带着猜疑另找医生。
另外,基层首诊医生在增进患者信任方面至关重要。这第一道关没有把好,患者很容易走上比较之路。由于首诊医生多身处基层,因此,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比较式看病”。
患者也要看到,尽管医生的说法不同,但并不能说明必有医生出错、诊疗效果必然相差甚远。这是因为,诊疗思维和方法很复杂、也很多样,存在排除法、归纳法、试验性诊断等多种方式,而医生各有不同的习惯,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思路和观点就会迥异,但最终多能到达一个终点,即诊断相同、治疗相似,只不过到达终点的路径不同而已。
可见,在多数情况下,患者不应为医生的说法不同而感到焦虑,认为非得再找权威医生看病不可。但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信任也不能出于盲目,要想让患者不反复比较,除了医生要精于医术外,更需医生善于沟通,对病情进行全面清晰的解释,把各种可能的情况和思路都讲深讲透。这样可使医生的说法逐渐趋于一致,患者多看无益,“比较式看病”就会随之减少。(罗志华)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