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07-13 15:39:55 热度:694
民营机构运营,政府给予支持
本报记者 贺 勇
每天上午,家住北京的陈阿姨都要到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看望老伴。
陈阿姨的老伴今年80多岁,腿脚不便,只能坐轮椅活动。“本来想体验一下。可他觉得这儿活动特别多,还能做康复训练,一住进来就不想走了。”陈阿姨说,这样也挺好,每天上午来看看老伴,下午可以在家做做家务、给孙子做饭,比全天照顾老伴要轻松些,又两不耽误。
据了解,不少老人及家属希望养老院处于“一碗汤的距离”——在家里烧好一碗汤,端到养老院给老人喝的时候,不至于凉掉。建在社区里的养老驿站,规模虽然不大,但有利于老人常回家看看,也有利于老人家属趁着空闲时间前来探望。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模式,无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陈阿姨老伴所在的这家驿站,其前身是一家火锅店。几年前,管理房屋的三里屯街道办事处提前与火锅店解约,并投入几百万元的成本,将此处改建成托老所,零租金交由龙振养老运营。
驿站负责人丁立娟介绍,2014年7月,驿站正式开始运营,使用面积约500平方米,床位23张,主要定位是短期托管,现已全部住满。驿站还提供居家服务,包括日间照护、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呼叫服务、养生指导、文化娱乐、功能训练等。
在费用方面,中心首先会对老人的身体功能进行评估,按照老人需要的服务内容提供相应等级的服务。“日间照料费用为每天100元。其他个性化服务,收费是很低的。”丁立娟说。
朝阳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军介绍,目前朝阳区正积极推进养老驿站建设,2016年全市试点建设的150个社区养老驿站中,朝阳区负责建设80个,占全市任务总量的53%。朝阳区自我加压,当年实际完成驿站建设100个。今年,朝阳区计划再新增30家社区养老驿站,进一步织密社区养老驿站服务网络。
为了解决养老驿站自身“造血”问题,保障其持续发展,朝阳区对养老驿站营利模式和成本控制进行专题研究,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区民政局、三里屯街道办事处对三里屯养老驿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投入,包括前期建设补贴和装修改造费用。院内环境秩序整治及聘用保安人员等,由街道办事处承担,运营单位只负责人工、水电气等日常维护支出。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对发展势头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给予支持,帮助它们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2-25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