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7-06-09 08:33:40 热度:1250
“全球益生菌发展趋火,亚太地区最热。”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通过对2016年全球益生菌消费格局的分析得出上述结论。而我国益生菌产业更是连续3年增长率在20%以上,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我国益生菌产业如何夯实基础和应用研究,市场发展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值得业内人士深思。作为我国益生菌行业科技与产业对接的高端平台——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日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12个年头。5月24—26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承办的第12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在“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为主题的此次专业研讨会上,来自芬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们,共同深入探讨了益生菌功能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已经成为跨越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医学、营养学、免疫学和肠道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说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百家争鸣”的好时代。在第12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巡视员王喆,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王万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教授,台湾阳明大学特聘教授、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前主席蔡英杰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杨瑞馥研究员等业内专家作了大会报告。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学术界代表以及企业界、媒体界的人士共计300余人参会。
全球益生菌发展趋火亚太地区最“热”
据欧睿国际对2016年全球益生菌的消费格局分析表明,2016年全球的益生菌市场份额达246亿美元,其中中国约为44亿美元左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说:“从这一数据来看,全球的益生菌市场还是比较可观的,其中中国的益生菌产品市场也达到了一个较大的容量。”陈卫同时指出,2016年,全球益生菌的消费格局延续了前几年的增长态势。其中,亚太地区47%,占了将近一半,其次是欧洲(西欧15%、东欧7%),北美16.5%,中东6.5%。从产品的形式看,发酵乳制品、饮料、药品、膳食增补剂、糖果零食、口腔护理品、日化用品等都有益生菌相关的产品。从功能诉求来看,有促进肠道的健康、免疫发育、营养代谢、情绪管理、肝脏疾病、口腔健康等多个功能。
陈卫介绍说,近年来,益生菌从学术研究到市场应用均得到了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同时,益生菌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产学研的密切合作。我国益生菌产业连续3年增长率在20%以上,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水平近年来也是逐年提升的。通过一项基于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分析表明,认为益生菌是健康食品的被调查者达94.6%;了解益生菌相关知识的达70%;了解一些益生菌品牌的达63.4%;愿意消费更多益生菌的达41%。“从上述分析来看,消费者是认可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特性的,但是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陈卫说。
陈卫指出,尽管看好这一行业的发展,加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如保健食品企业无限极,医药企业修正、葵花、江中等,此外,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本土菌粉提供商,如科拓恒通等,但仍要看到益生菌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行业标准缺乏、生产厂家过度夸大和盲目追捧益生菌的功能、市场混乱、产品的体感无法得到保证等。
陈卫呼吁,要共同加强益生菌产学研的密切合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益生菌功效的研究,其次是推动益生菌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再有就是要联合推动行业标准和监管。
从炒作概念到注重功能产业从浮夸走向务实
“科学研究与消费者青睐支撑着益生菌产业的稳健增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秘书长邵薇在会上也带来了有关益生菌产业发展的“冷”思考。邵薇谈到,随着益生菌、乳酸菌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肠道微生物、乳酸菌、益生菌、益生菌与代谢产物、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衰老、感染、代谢、肥胖、癌症等相关性研究已成为该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主题,历年的相关文献发表数量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邵薇认为,产业界对于益生菌的应用更加科学与理性。一方面是理念的转变——从“炒作”概念到注重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菌种的用量、功效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说明产业界正在从浮夸走向务实、从肤浅的概念创新转向关注自身产品营养与健康诉求,追求差异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务实推进企业的健康转型。另一方面,表现在应用的扩大——过去10多年来,乳制品是益生菌最大的载体,80%以上的益生菌主要应用于乳制品,而近年来保健食品、固体饮料、营养棒等产品已成为益生菌新的增长点,多家保健食品企业发力益生菌产品。
“菌种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也让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有了‘底气’”,邵薇说。如江南大学与光明乳业共同签署《植物乳杆菌CCFM8610菌株授权使用协议》,共同延深产业化应用;南昌大学谢明勇团队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拓宽了产业化领域。同时,本土化与国际化有效对接,相互补充、相互借势。如杜邦与江南大学达成意向合作,借助国际公司的网络优势,助推国产菌株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邵薇表示,益生菌产业就像一棵快速成长中的小树,需要时间的积累,行业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基业常青。
国家重视助推产业发展健康食品的重要版块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巡视员王喆在致辞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业界对肠道健康和肠道微生态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随着这股研究热潮,益生菌产业步入了新的时期,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乳酸菌饮料为代表的益生菌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正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健康诉求、寻求差异化竞争的产品高地。
王喆谈到,科技部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益生菌产业科技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目前的“十三五”期间都部署安排了多项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了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升级,努力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及益生菌食品的市场化,加强了我国益生菌制品加工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他强调,在未来,将面向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实现产业科技创新的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空间、创新网络、创新治理、创新环境六个方面进一步建设创新体系。
王喆表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秉承着加强科技产业对接、推进公众科普的信念,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为促进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搭建了非常有利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合作平台。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加强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对话沟通,让益生菌产业更加充满生机。
充分运用高科技有效加大人体健康研究
在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科技界运用分子生物学、宏基因组学、益生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深入研究消化道微生物或益生菌与宿主营养代谢、免疫、生长发育、健康、疾病以及产品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特别是通过肠道宏基因组,发现有价值的微生物功能基因,并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这已成为近年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会上,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杨瑞馥研究员介绍了从病原到致病共栖菌谱角度增进对健康的新认识,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对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研究的进展等内容进行了报告。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益生菌与老年人群的健康关系也备受关注。日本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奥村刚一研究员就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与降低老年人群感染风险以及对压力应激性腹部症状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享,杜邦营养与健康事业部的专家分享了益生菌对于老年人免疫健康的功效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积极探索益生菌与人类情绪的“魔性关系”。随着“菌脑肠轴”概念的逐渐浮现,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忧郁、自闭症、慢性疲劳等神经心理领域,都将是益生菌市场的新目标。会上,来自台湾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的蔡英杰教授以近年发表的精神益生菌PS128为例,讲述了精神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在舒缓忧郁症、肠躁症、巴金森氏症病症的研究。
本土研究是方向产品日趋多元化
研究发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长期食用的发酵乳是不同的,其中的益生菌种类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研究益生菌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意义重大。国外菌种产业界在菌种筛选、培育以及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其后端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值得我国相关研究机构与企业借鉴。
当前,益生菌除了被应用于乳酸菌饮料、酸奶、泡菜之外,在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中也得到了应用。益生菌产品的日趋多元化,需要的是扎实的科研为其夯实基础。如何疏通益生菌研究与产业多元化的有效对接之路,是当下诸多研究机构与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会间,陈卫教授围绕如何建立益生菌研究与产业化对接的有效平台分享重要观点。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和与会者一同分享了近年来在干酪乳杆菌(LCZ)新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也分享了益生菌在果蔬技术方面的成功实践。蒙牛集团低温事业部产品研发总监孙健介绍了LC-37副干酪乳杆菌在乳酸菌饮品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法规不断完善应用方向愈发广泛
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食品用菌种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调味料、发酵蔬菜等各类食品。目前,我国食品用菌种以“名单制”的模式进行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对食品用菌种的管理,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自2013年开始制定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保障此类产品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菌种》的标准制定项目任务下达,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该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积极收集行业相关数据,深度参与标准文本的撰写,并于本次大会前夕召开标准工作组会议,讨论了标准文本的撰写工作。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凤琴研究员、田静副研究员,就我国食品用菌种管理现状及进展分享最新情况。
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养乐多共同主办了主题为“乐享‘菌’活力,健康‘肠’相伴”的消费者课堂,并组织相关代表赴呼和浩特当地高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参观。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正是由于科技界和产业界十几年的密切合作,悉心浇灌,才使得益生菌产业逐渐枝繁叶茂。惟有科技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才能永葆我国益生菌行业之树长青。(本报记者王薇)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12
2024-11-30
2024-09-25
2024-09-21
2024-09-20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