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04-10 09:27:43 热度:571
4月8日,北京3600余家医疗机构启动医药分开
本报记者 申少铁 王君平 葛亮亮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破除“以药养医”……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8日正式在3600余家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后,患者的负担会不会加重?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各级医院如何衔接?请看记者实地调查。
4月8日,同一检查,患者老韩比3月末少花了100多元
改革后医事服务费贵了,但药费、检查费便宜了,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从长远看,老百姓能得实惠
“还真是便宜了不少……”4月8日,记者走进协和医院,迎头碰到一位手拿收费单据的小伙子,边走边自言自语。记者凑上前去,发现他要做个头部CT,收费135元。见记者好奇,他解释说:“不久前我亲戚刚做过,要180元呢,价格下降幅度真大!医药分开改革真实惠!”
60多岁的患者老韩,更是体会到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好处。老韩之前被诊断为慢阻肺、疑似间质性肺炎。3月,他在朝阳医院看呼吸科普通号,开了胸部CT和两支思力华吸入剂,检查、药物和当时的医事服务费(朝阳医院从2012年试点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三项费用,共计1213.44元,其中医保支付970.74元,自付242.70元。得知CT会降价后,他交了费但没做检查。今天,他再次来医院看普通号,退了原来的CT重新开检查单,同时又开了两支思力华吸入剂,检查、药物和医事服务费三项共计661.78元,医保基金支付529.68元,自付132.10元。“真是实惠!”老韩感叹道。
但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感受到了实惠。服务大厅边上的医疗反映中心,李大姐正愤愤不平地向工作人员反映:“挂个普通门诊,以前自付两块钱,现在得10块。今天看病,我先挂了个内科,大夫不能确诊,让我挂妇科,妇科大夫又让我挂泌尿科……”李大姐说,三次医事服务费实际共支付30元,对比以前的6元,一天的伙食费打水漂了。
离开朝阳医院,记者又赶往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市民李先生正在挂号。医务人员提示,医保患者交费10元。“价格确实变化了,过去2元现在10元。不过可以接受,医疗改革后‘挂号费’贵了,但药费、检查费不是便宜了吗?总体上说,老百姓还是得到了实惠。”李先生说。
在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大妈刚开好了5盒培元通脑胶囊,她扬着手里的票据说:“药价降了,以前得花280块钱,今天花了250块。”她表示,这是慢性病常用药,日积月累能省下不少钱。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金兵大夫介绍说,大部分药品都降了价。比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蓝芩口服液,改革前一盒是19.43元,现在是16.5元;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常用药“康忻”,改革前一盒30元,现在28.5元。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说,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改革保持全市医疗费用总量基本平衡,价格水平“一升两降”:上调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降低了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降低了药品价格。高小俊举例说,如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等;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而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20%左右。
普通门诊2元变10元,挂号3次的李大姐比以前多交了24元
一方面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另一方面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挂了三次号的李大姐,感觉看病价格比以前更贵了,质疑“医事服务费是不是挂号费的变相涨价”。真是这样吗?
朝阳医院医务人员介绍说,李大姐作为单个患者,为了确诊病情,挂了3次号,花费确实增加了。加之,李大姐没有在医院买药,也没有接受检查项目,没有体会到整体就医费用的降低。
“医事服务费绝对不是挂号费的涨价。”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以及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而医药分开改革的目标,一方面要切断医院、医生靠“开药”赚钱的补偿模式;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在她看来,这也是提升服务的动员令。但就患者个体而言,由于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差异,费用会受到不同影响。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李素芳介绍说,长期以来,北京市公立医院执行的是1999年医疗服务价格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却从未变化。公立医院为了维持正常运营,以药补医机制成为重要的补偿渠道和收入来源。近年来,以药补医机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刺激医师多用药、用贵药,导致医药费用较快上涨,增加医保基金和患者支出负担。
“此次医改的意义,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偏低,而药品的价格偏高,所以北京市采取药品零差率,把药价压下来,提升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的价格结构,让其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收取医事服务费,提高体现医生技术的服务收费,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
“对于医事服务费的收取,群众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在朱铭来看来,同样的服务时间,医生的服务收费和其他行业相比并不高,比如理一次发,最少也得十几块钱。按照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算,医保报销后,10元看一次门诊并不高。“对于真正有经济困难的群体,比如低保群体,自费的部分政府可以通过救助的方式来解决。”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不高。据了解,在美国,看普通专科医生每次需支出10—40美元。朱铭来介绍说,有些国家,比如北欧、英联邦国家,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很高,看病可能免费,但便捷性很差,患者在公立医院看病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约,长时间排队等待。
以前王大姐要去三级医院折腾大半天,现在社区也能买得到常用的降糖药
北京市开展以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试点,带动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提高,并建立转诊机制;基本药品供应能够保证
“以后打算多去社区医院,收费更低,但是担心医生技术水平太低,看不好病。”李大姐向记者表示。
同样来咨询新政策的王大姐表示,以前在社区医院看病,有些药买不到。比如,自己的妈妈80多岁了,患有糖尿病,每次开药都要去三级医院折腾大半天。如此劳师动众,就是去开一种只有在三级医院才能开到的降糖药——格华止。这种规格为0.5克20片的常用药,药价只有23.12元,却难倒了不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
事实上,患者去社区医院看小病、慢性病,没有任何问题。北京市医管局曾推出“医联体”模式。由三级大医院的专家医生们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使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了防止社区医院出现诊治乱象,还建立了转诊机制,大病患者可以快速转到大医院就诊。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社区医院医疗水平,让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放心在家门口看病,从2012年起,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就开展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二级医院组成医联体试点。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已建立53个区域医联体。2016年12月,北京市在天坛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所在的区域医联体内,试点组建29个医联体慢病专家团队。领衔专家采取定期巡诊、定时出诊、带教查房、专业培训等方式,到所联系的社区卫生机构开展诊疗指导工作和慢病管理工作,对成员医生起到“传、帮、带”作用。
至于买药问题,实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大医院的药品在社区也能买得到。“新政策建立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后,所有的药都能在平台上采购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杨金洪介绍说,原社区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平台合二为一,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采购目录的上下一致,除了一些专病专治的药物,社区医院可通过平台买到药品。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种慢性病的开药周期,由1个月延长到2个月,这样的长处方免去患者频繁跑医院。
当然,并不是所有药品都能在社区医院买到。业内人士表示,药品的使用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还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具药品的医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另外,社区医院药房仓储面积小,与大医院相比,无法做到药品十分充足,但基本的药品供应是能够保证的。9日在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也看到,市民杨阿姨正在登记自己的常用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会尽快协调配备这几种药品。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