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03-10 10:48:41 热度:1682
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来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表述,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成为代表委员的聚焦点、热议点。
全方位 全周期
大健康观凸显执政为民
从医保到医改,从改善生态环境到扶贫攻坚,政府工作报告瞄准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提高、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扩大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一组组量化指标,吹响健康中国建设的进军号。
“推进建设健康中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代表说。
去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为未来15年健康中国的建设确定了行动纲领。《纲要》明确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超越了医疗本身,‘防未病’的概念首次被突出出来。”马旭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维护人民健康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单纯依靠医疗卫生并不是最有效的保障方式。“保障人民健康,既要治病更要防病。一方面,医疗服务要继续往基层沉,只有医疗资源和医生沉到基层,老百姓的医疗才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预防,让老百姓不用去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代表认为,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牛鼻子”在于如何把医院的业务重心从治病上扭过来,转向致力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诊早治。”
此前,很多医院都把业务核心放在治疗上,因为只有多治疗、多收病人,医院才能有足够的收入,医生才养得活自己。钟南山建议,政府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让医院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转向防治结合,提高大医院培养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和医护人员创新防病治病技术的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何维表示,要想让“以治疗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维护与促进健康新型模式”转变,关键是让全科医生在基层发挥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当然,由于目前国内全科医生缺口严重,要从学科建设、协调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补足短板。
全民共建 全民共享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建设健康中国,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健康中国建设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情,还纳入了体育、教育、环保等部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胡扬委员认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首先是健康管理体制的建设,需要跨部门、跨领域协调联动,成立国家健康促进委员会,统领协调有关部门。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纳入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让政府对公共事务的考量又多了一个维度。马旭认为,将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健康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健康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健康及有关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同时也要求更加注重健康问题的监督与问责。”
“只有让基层医疗水平普遍提高,健康中国才有落脚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体现了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北京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委员说。
在山东枣庄市立医院副院长王凌代表看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还需补齐农村医疗服务的短板。“如何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务,亟待解决。”王凌说,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达不到要求,存在医务人员紧张、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医疗设施和配套服务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也很难留住人才。政府要通过财政、行政等手段,引导更多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待遇,鼓励城市带动乡村,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
“期盼蓝天白云长在,人民群众畅快呼吸。”环境健康、空气健康同样也是健康中国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建议,今后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防霾治霾力度,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调整现有能源结构,加强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尤其要加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大力防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散煤和秸秆燃烧导致的季节性霾污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徐辉表示,要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与能力,努力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兜住底线 面向大众
健康中国建设要敢啃硬骨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
马旭认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着力点,其实也是目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焦点。要敢于“啃硬骨头”,才能进一步凝聚起改革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
“比如,我们的健康服务业才刚刚起步。未来,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产品来支持健康服务。不只是医疗产品,健康产品还包括营养品、营养知识、净化后的空气等等。当然,还要有足够多从事健康服务的人群,包括医生、健康评估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这些产品、这些人、这些事,就构成了未来的健康服务业,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马旭说。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儿童的健康关系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胡扬说,青少年的健康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一方面青少年的营养摄入要均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开好体育课,为孩子们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人能在青少年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一两项运动爱好,他将受益终身。”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自治区主委、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董恒宇委员建议,突出民生底线、促进多元发展,发挥政府兜底作用,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更好享受幸福生活。
据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的数据,全国贫困农民中,44.1%是因病致贫。“健康中国要紧的是政府‘兜住底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曲凤宏委员建议,国家基本医保应覆盖所有因病致贫人口,并发挥城乡居民医保对重大疾病保障的兜底作用,确保群众有钱治病。
曲凤宏表示,对发病率高的地方病也要精准施策、集中防控。以广西为例,在国家卫计委的指导下,广西实施了地中海贫血系统防控工程,科学预防、早诊早治,使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率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当地源自此病的致贫率。
(本报记者季芳、贺勇、张烁、贺林平、魏哲哲、申少铁、王沛报道)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