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胡向阳解读《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7-02-28 14:31:02 热度:680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完善预防机制 提升康复能力——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解读《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崔静
  我国目前有多少残疾人?他们因何致残?多年的残疾预防工作成效如何?依旧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残疾人康复的需求和服务情况怎么样?27日,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结合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数量较大,超七成为后天致残
  问:我国目前残疾人的总体状况如何?致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时,全国残疾人有5164万人。
  专家推测,到2050年,我国残疾人口总规模将达到1.68亿。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先天性因素致残占9.57%,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占74.67%,不明原因或其他因素致残占15.75%。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因素。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主要由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意外伤害、出生缺陷等因素导致。
  四大挑战制约我国残疾预防工作
  问:我国近年来残疾预防工作成效如何?依旧面临哪些困难?
  答:残疾预防有三级预防模式。一级预防是指采取措施消除引发伤病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的伤病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伤病造成残疾。三级预防是指采取措施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工作,持续推动制定和完善残疾预防相关法规政策。例如,通过全面普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通过规范耳毒性药物使用,实施食盐加碘,加强妇幼保健、耳病防治等工作,我国儿童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现患率显著下降;通过将白内障复明手术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等,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残疾预防工作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是致残因素复杂,残疾人数量仍然呈不断增加趋势。二是预防措施不完善,专业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是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尚未建立分工明确、衔接有效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机制。四是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仍待大力增强。
  全流程、全生命周期预防残疾
  问:破解残疾预防的难题有何针对性举措?
  答:《条例》明确了我国残疾预防工作应当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和重点防控相结合,并有四个方面针对性安排:
  一是强化政府统一领导。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工作,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二是将残疾预防融入所有相关工作。《条例》重在强化相关部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的残疾预防责任,将残疾预防融入各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监测与信息整合。《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实施残疾监测,定期调查残疾状况,分析致残原因,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动态监测;卫生计生、教育、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
  四是强化全民残疾预防责任与意识。鼓励公民学习残疾预防知识和技能,及时接受政府免费提供的疾病和残疾筛查,对职工进行残疾预防知识培训等。
  2797万残疾人获得了基本康复服务
  问: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条例》所指残疾人康复是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自1988年起,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连续制定实施了5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和配套康复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为2797万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不过,我国残疾人康复也面临诸多挑战:
  ——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尚未充分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尚未纳入医疗卫生工作大局;
  ——残疾人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的兜底保障政策;
  ——康复专业人才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职业发展环境不理想;
  ——康复机构规范建设水平差,缺乏有效监管;
  ——康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力量办康复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造成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总体能力较弱,康复服务水平不高。
  大力规范、扶持残疾人康复事业
  问: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今后有何举措?
  答:《条例》首先明确了政府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职责,就是要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领导,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
  其次,《条例》对康复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一是明确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基本要求。二是明确康复机构的法定条件,为事后监管提供依据。三是明确康复工作人员的法定要求,对专业性强的康复岗位从业人员,《条例》还与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资格管理制度作了衔接。
  《条例》还强调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保障和对相关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在医疗保障上,各级政府应当将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对困难残疾人给予补贴和救助。二是在特殊残疾群体的保障措施上,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三是在资金保障、物资支持上,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四是在人才保障上,国家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