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厦门借家庭医生签约打通分级诊疗“梗阻”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7-01-06 15:21:26 热度:475

记者 陈弘毅 颜之宏/厦门报道

  记者日前在福建厦门采访发现,当地坚持以“三师共管”分级诊疗带动综合医改,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步形成了“急病上医院、慢病下社区;确诊到医院、监测在社区;手术上医院,康复回社区;专科上医院、全科在社区”的就医秩序和习惯。
  “做精做细” 扎实推进
  “厦门的家庭医生签约,从来不追求数字上的‘突飞猛进’,而是保证签一个就要服务好一个,用柔性的政策去引导、吸引更多人来签约。”谈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说。
  “过去光开胰岛素每个月就要花五六百块钱,签了家庭医生后,社区看门诊统筹没有起付标准,自己只要花一百多。”在厦门海沧区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就诊的吴梅生和马文斌说,因为看得见的实惠,使他们在第一时间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
  除此之外,不少便民举措也让签约市民体会到“获得感”。来自安徽、落户厦门的吴梅生今年59岁,她和老伴都是“三高”人群,“过去慢性病在社区最多只能开一周处方药,每周都要抽空跑来开药,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后,每次来开药最长可以开4至8周,很方便。” 吴梅生说。
  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胡春霞告诉记者,目前所有已签约居民都建立了专属电子健康档案。打开电脑,点击任意一名患者姓名,会立刻显示患者的住宅位置、慢性病史、服药情况等,“每次患者前来就诊,我们都可以对健康档案进行更新,开药会更精准。”
  厦门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张道森说,针对签家庭医生服务多为老人的情况,“基本上每个月上门两三次,除了给老人做正常的健康检查外,更多的还是陪他们聊天,及时关注老人健康动向。”
  厦门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厦门共完成签约44.9万人,签约覆盖率21.3%;覆盖家庭户21万,户覆盖率超过30%;签约重点突出“慢病先行,年长优先”的原则,已签约高血压病人11.6万人,覆盖率36.6%,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覆盖率达49%。
  扩大“民生红包”覆盖面
  “没有此前慢病分级诊疗给居民带来的获得感,家庭医生签约不会这么顺利,”厦门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说。
  厦门市自2014年以来,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为突破口,进行“三师共管”式签约服务,并带动其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共计192万诊疗人次“沉”到基层,既有效分流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患者,又使基层诊治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三师共管”管出了家庭医生的信心,也增强了病人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感,使得家庭医生签约进展顺利。
  在此基础上,厦门家庭医生签约继续实行“三师共管”团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或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医技人员)组成,签约服务团队以家庭医生为管理核心,家庭医生根据签约对象病情需要,帮助推荐联系或预约相应专业的二三级医院专科医师,共同提供团队服务。
  “急病上医院、慢病下社区;确诊到医院、监测在社区;手术上医院,康复回社区;专科上医院、全科在社区”,杨叔禹用这样一段“顺口溜”来形容厦门家庭医生签约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厦门市民近年来通过医改逐步形成就医秩序和习惯。据厦门卫计委统计,签约居民基层首诊的意愿达到91%,分级诊疗的成效正在进一步凸显。
  为了让“民生红包”更惠民,厦门采取了三方共同买单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120元一年,其中医保基金承担7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担30元,居民个人只需承担20元。
  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
  采访中,相关人士也表示,厦门的“三师共管”创新性地提出了由健康管理向全科、由全科向专科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实现了医疗机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这个理念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
  厦门家庭医生签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分配方面打破了以往收支两条线,绩效总额封顶等做法。厦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文珊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人120元,全部用于激励团队签约服务,其中20元由机构统筹用于家庭医生签约相关工作,80元由团队长(家庭医生)考核后团队自主分配,20元综合考核后按考核分数激励签约团队。初步测算按每个签约团队服务(一名家庭医生,二至三名全科医生助手)有效管理1500人预算,团队成员每年将较以往增加三万至六万不等。这对提升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厦门家庭医生签约在基层医疗机构打破了以往只能使用基本药品目录内用药的限制,签约居民在大医院诊断明确,需要维持用药的可以通过“备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药品采购,最大程度缓解了以往“无药”的困境,大大增加了居民在基层的就诊意愿,方便了居民。
  将签约居民按照健康情况(患病人群、疾病恢复期人群、高危人群、健康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将慢性病居民再根据其控制情况进行分级,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将有限的医疗资源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缓解了人员不足所造成的管理质量下降问题。
  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信息化健康管理,针对一些对病情控制不满意的签约居民,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日常监测,并通过信息化实时上传到居民的健康档案内,这种做法极大程度减少了日常随访的工作量,提升了管理效率,居民依从性也更高。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