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转入长期应对 世卫组织为寨卡病毒“摘帽”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6-11-20 12:09:50 热度:731

  图为2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右)与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主席戴维·海曼出席新闻发布会。陈冯富珍当日宣布,当前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新华社/欧新中文)

  世界卫生组织(WHO)瑞士日内瓦总部18日宣布,寨卡病毒和由其引发的神经系统病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后,世卫组织将转为依靠长期机制,应对这一显著持续的公共卫生挑战。
  【长期机制
  世卫组织当天举行第五次关于寨卡疫情的紧急委员会会议。委员会认为,世卫组织今年2月将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成了紧急、协调的疫情应对,也加深了各方对于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后果的相关认识。
  委员会主席、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戴维·海曼说,当时作出升级决定的一个主要考量在于证实寨卡病毒感染和小头症之间的关联,而这一目标如今已经达成。委员会因而认为,现在最佳选项是通过世卫组织内部的协调和努力,构建起一个强健的应对机制,同时确保资源投入,以可持续的规划来应对寨卡疫情。
  简单来说,取消对于寨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定义,也就意味着它将与登革热等传染病划为一类,即一方面构成严重健康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包括研制疫苗在内的持续研究努力。
  【持续应对
  不过,世卫组织强调,不再将寨卡视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其重要性因此降低。
  “我们并不是降低寨卡的重要性,”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部门负责人彼得·萨拉马说,“实际上是将其放入长期的项目规划中,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寨卡病毒和世卫的应对都将以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方式存在。”
  他表示,寨卡病毒持续传播至蚊媒存在的地区,所有埃及伊蚊流行的国家都面临病毒本地传播的风险。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也可性传播。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寨卡疫情报告说,去年以来,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出现蚊媒引起的寨卡病毒传播,其中2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与寨卡病毒感染潜在相关的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为避免寨卡病毒传播和不良妊娠的出现,世卫组织说,这一机构仍维持先前建议,即如果计划怀孕的夫妻双方中的男方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症状,采取安全性行为或暂停性行为的时间至少应为6个月。(闫洁)(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