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6-11-11 13:37:20 热度:654
记者 李唐宁 王奇/北京报道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推进难度越来越大,作为本轮医改第一要务和重中之重的分级诊疗被寄予厚望,各级医疗机构也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记者从“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分级诊疗政策在试点地区平稳落地,成效初步显现,已经形成了5种可供借鉴的模式,“强基层”方案也成为各方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共识。
分级诊疗确定5种模式
“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11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透露,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印发分级诊疗相关文件,并启动分级诊疗工作,270个地级市及地级以上的城市作为试点启动了分级诊疗的试点,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推进难度越来越大,而分级诊疗目前已经被确定为本轮医改的第一要务和重中之重。根据近日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确定的医改工作思路,医改要建成五个制度,排在第一的就是分级诊疗制度。
王贺胜表示,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资源流动与整合,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的多重组合,已经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分级诊疗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五种分级诊疗的模式。
模式一是以厦门和镇江为代表的,以慢病为突破口的模式;模式二是以北京、天津、江苏和深圳等地为代表的,以构建医连体为切入点的模式;模式三是以安徽等地为代表的,以诊疗病种为抓手的模式;模式四是以上海和杭州为代表的,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模式;模式五是以青海省为代表的,以医保政策引导的模式。
上述几种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王贺胜介绍,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从全国的整体情况看,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数占医疗卫生机构总住院人数比例,由2014年的20%上升至2015年的20.5%,为新医改以来的首次增长。2016年上半年,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近61%,福建省厦门市基层治疗服务量同比上升了54.6%,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在基层的就诊率分别从40.7%、72.6%上升到78.1%、95.7%,带动了多种慢性病在基层首诊和健康管理。江西省新余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人次同比增长了21.7%和14.3%。
“强基层”方案成共识
对于分级诊疗的重要意义,各界已取得广泛共识,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也是取得了良好开局。但分级诊疗不止于此,医改更不止于此。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超过77亿,比改革之初的49亿人次增加了57%,与这一变化相对应的,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基层边缘地区相对匮乏、医疗水平不高。王贺胜也表示,一方面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择优不择廉,城市三级医院服务量增长明显,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去了城市三级医院,造成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处于“战时状态”,医务人员不堪重负,同时也推高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基层医疗机构利用不足的问题并存,既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最佳效应,又影响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对于这些问题,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推进分级诊疗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一方面,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优秀的全科医生队伍,逐步增强其造血能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可以增加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让群众自愿到基层就诊,缓解城市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所说,医疗的费用支出跟患病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较注意早期预防、早期医疗,医疗开支就可以大幅降低。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群众进行预防及疾病早期诊治,防止疾病恶化,减少医疗支出,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为此,钟南山和另外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倡议,由两院60余位院士共同发起,积极探索“培养各级医生,助力分级诊疗”的落地系统。
2017年将成关键节点
真正构建分级诊疗,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短板需要补,需要“接得住”,大医院要“舍得放”、“放得下”。
王贺胜在论坛上表示,解决好患者要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得住、大医院舍得放,以及政策制度配套这四个问题,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保障。
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无疑能够解决“愿意去”、“接得住”的问题,但医院愿意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通过落实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使用医保经济杠杆引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措施,引导大型公立医院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工作,打通下转患者的通道。
在引导大型公立医院方面,王贺胜表示,“一是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六项投入政策”。此外,应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通过组合医连体逐步形成责权清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利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制度方面,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体现在核心的任务量要求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毫无疑问,2017年将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