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9-01 07:53:21 热度:800
如果医患关系并不融洽,医患之间缺乏足够信任,患者相信仪器和药品胜于相信医生,医生宁愿让患者作不必要的检查,吃更多的药品,输更多的液,也不愿日后被患者投诉、找麻烦。
因每年人均8瓶的输液体量,中国被称为“输液大国”。2016年,随着江苏官方在部分医院叫停门诊输液医学行为,山西长治等多地也纷纷跟进,“小感冒大输液”的畸形医疗状况正在得到改善。(中国新闻网8月31日)
取消门诊输液的意义当然有,但不宜高估。以我亲身就诊经历为例,因为门诊输液挂水被取消了,医院就改为在急诊输液——去门诊看病,被告知问题很严重,需要输液,然后转到急诊。过度医疗并不会因为取消门诊输液的决定显著改善。
是否输液只是表面问题,实质问题是是否存在过度医疗思维。如果存在过度医疗思维,即使取消了门诊输液,问题在其他治疗环节也会体现。
为何会有过度医疗思维?这跟与患者自身有密切关系。很多疾病是有其周期的,哪怕是最轻微的感冒,也可能要2天才好。但患者不愿意等,为了让自己快点好,就希望下重药。这种浮躁的心理和急于痊愈的期待,让过度医疗有了市场,至少患者一般不太抵触。
同时,紧张的医患关系导致医生也愿意用过度医疗来规避责任、迎合患者。过度医疗避免了诊断的隐患和疏漏,让患者在短时间见到疗效。如果医患关系并不融洽,医患之间缺乏足够信任,患者相信仪器和药品胜于相信医生,医生宁愿让患者作不必要的检查,吃更多的药品,输更多的液,也不愿日后被患者投诉、找麻烦。结果,过度医疗成为医生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过度医疗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医生角色因为医院性质产生的模糊。当医院承担盈利任务时,这个任务必然分解、传递到医生身上。这就可能让一些医生陷入角色分裂:是把治愈患者放在首位;还是把科室盈利放在首位。过度医疗好像中和了这种矛盾:过度医疗既可以把患者治好,也可以实现科室的盈利。
取消门诊输液可以让医院和社会更重视过度医疗问题,但因为信息不对称,一般患者对过度医疗并没有太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对过度医疗思维作更深层的矫正和更彻底的清除:一方面,改变人们的就诊观念,尊重医学规律和医生诊断;另一方面,明确医生的定位和角色,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两个方面的改进与改革任重而道远。(李劭强)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