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6-08-30 20:13:53 热度:532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让广大医务人员深受感动和鼓舞。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凝聚着广大医务人员的智慧、汗水和爱心。然而,由于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估的简单、机械,公立医院的行政化管理状况和事业编制等的制约,医务人员的付出与收入难成正比。一方面工作责任大、风险大、压力大,另一方面执业环境日益复杂,导致医疗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医护群体的士气受挫。
医疗卫生工作覆盖全人口、呵护生命全过程、服务全天候,为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认可度,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仍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课题。
提高医务人员收入,让薪酬标准与其自身价值和社会贡献相称,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有一些医务人员的流失,不是因为钱少,而是因为心累,所以重建信任,赢得精神上的支持和认可,则是更高期待;通过制度和法律实现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和尊重,理应成为全社会共识。医务人员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
这首先要从科学、人性的管理制度入手,加大投入,改革扭曲的医疗价格体系,建立责任与酬劳匹配的薪酬制度,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阳光下兑现。其次,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有效刹住歪风邪气,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医务人员通过自己的成绩和诚意赢得公众的心,并将其转化为行业正能量。如此一来,医务人员体恤患者的苦恼,患者懂得医务人员的付出,尊医重卫便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自古以来,医生治病救人的形象,衬托出的都是职业的神圣和社会的礼遇。即便当下医患之间摩擦频频、伤医事件时有发生,也应该看到医务人员的主流仍是在尽心尽责担负悬壶济世的使命。如果任由医患间的误解越来越深,必然造成社会一道难愈的伤疤。此前已有多个部门出台政策文件,也公布了一批暴力伤医典型案件的判决。用法律武器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医务人员不再是社会情绪的发泄口,医务人员职业尊严才能得到维护,每个追求健康的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公信力才不会受到伤害。
医疗事关亿万民众的身体健康,既是国家层面的“大问题”,也是普通群众的“大牵挂”。新形势下,深化医改已成为保障民众“病有所医”的关键举措。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主力军的作用,就要让医疗岗位“有里也有面”,医务人员安心从医,优秀人才向往从医,共同助力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