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16-08-12 16:27:15 热度:696
本报记者 喻京英文/图
严蔚冰(左)带领学员习练古木筋经。
“炼易筋经十二势,有助于我们疏导自身的12条经筋,从而达到内壮的效果。导引法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举办的中医药素养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严蔚冰先生如是说。
严蔚冰介绍,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简称“十二势导引法”)是中医导引学经典,以《易》为哲学基础,《素问》《灵枢》为理论指导,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用和,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效果。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导引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对多种顽固、慢性疾病有着积极的康复医疗作用。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记载着中医5个技术体系:九针、灸焫、砭石、毒药、导引按跷。九针、灸焫、砭石、毒药4法为外援法,由外而内;唯独导引是自主的内援法,由内而外。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也多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起到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
“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其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中医导引学通过调身、调欲、调心,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目的。
“十二势导引法”历经5代传承人的努力,从最初应用于骨伤疗法和推拿功法,到如今以“中医治未病”和慢病导引康复研究应用为方向,在上海传承已逾百年,走出了一条兼容并包、传承发展的路。
2009年,“十二势导引法”被上海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成为上海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科普进社区项目”。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瑞金医院合作,应用“十二势导引法”,对骨关节炎、帕金森、抑郁症等疾病进行预防与术后康复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被列入传统医药中医诊疗法(IX-2),成为中国首个中医导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