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8-04 10:21:06 热度:475
——访国家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姜蕾
在2016年7月中国福利会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上,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在非遗展馆为来自全球4万个家庭进行了为期4天的易筋经导引法展示互动,5岁的小传承人严正易一板一眼地给小朋友们教授导引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姜蕾/摄
当我和同屋7点10分赶到松树林的时候,晨练刚刚结束。上海来的王伟刚说:“真遗憾你们错过了由严老师亲自指导的晨练。”严老师朝我们宽和地笑笑。清晨五点,年逾六十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第四代传承人严蔚冰已经开始练功。
“炼易筋经十二势,有助于我们疏导自身的十二条经筋,从而达到内壮的效果。”严蔚冰老师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新闻媒体中医药素养培训班上,大家听得专心,练得认真。
导引法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从明清时期就已广泛流传,并在传承应用中不断增演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易》为哲学基础,《素问》《灵枢》为理论指导的学术流派,通过针对人体十二经筋系统进行锻炼和调摄,来改善和加强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和自康复能力。
在《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中,记载着中医五大技术体系:针、灸、砭、药、导引按跷。其中,针、灸、砭、药四法为外援法,由外而内。唯独导引是自主的内援法,由内而外。“千百年来,导引法都是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也多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起到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严蔚冰说。
“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与哲学思想精髓之所在。其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中医导引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传承中医导引 服务现代社会
据介绍,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以下简称“十二势导引法”)在上海传承已逾百年。经五代传承人的努力,从最初应用于骨伤疗法和推拿功法,到如今以中医治未病和慢病导引康复研究应用为方向,走出了一条兼容并包、传承发展的路。
2009年十二势导引法被上海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成为上海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科普进社区项目”。
2014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上海传承导引学研究所申报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被列入传统医药中医诊疗法(IX-2),成为中国首个中医导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的科研机构。据严蔚冰介绍,该所整理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通过论文、著作及媒介平台扩大其社会影响力。除了开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文化界、医学界、史学界专家共同挖掘、探讨“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在现代社会的定位和应用外,还先后在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发表论文十余篇,在香港、台湾、上海、北京等地出版相关专著10册。
“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扩大习练‘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社会受众面。”严蔚冰说,研究所联合上海市开放大学将“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拍摄制作成13集微课程,通过上海学习网,供市民学习。“如今,‘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已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本科课程,在上海市虹口区业余大学开展大专学历教育。我们还在全市培养了200多名易筋经十二势科学健身辅导员,建立科学健身点数十个,直接受益市民逾20万人。”
此外,研究所还注重临床与科学研究,关注和解决老龄化社会中慢病预防与康复的重大课题,把十二势导引法应用于慢病康复领域。研究所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合作,从帕金森病致死率最高的吞咽障碍入手,一直深入到帕金森患者的各项身心障碍,运用中医导引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康复干预,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严蔚冰教授、李殿友医生合著的《帕金森病导引康复法(图解)》,得到了施杞教授、孙伯明主任、邵明院长作序推荐。
近期练身体 长期炼精神
“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人群。2012年起,研究所应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校董苏文骏先生邀请,到学校传习十二势导引法。该校有来自17个国家的500余名学生和近200名中外教职员工。我们将十二势导引法作为全校师生的早锻炼课程,并专门为师生开设非遗文化兴趣课程,不但有助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强壮筋骨、促进体格健全,还能帮助师生及时消除工作学习中产生的身心疲劳。更为关键的是,十二势导引法强调身、心、意的协调统一。通过锻炼,于动中求静,静有助于思考和学习。静生智慧。正如苏文骏先生所言:学习十二势导引法,近期看是锻炼身体,长期看是锻炼精神。”严蔚冰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严蔚冰发现,不但学生和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日常锻炼中,还有不少家长借送孩子上学的机会一起参与早锻炼。“有一次上课前,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走过来告诉我们,他很喜欢这门课。他奶奶身体不好,经常肩膀酸痛,他要学好后回去教奶奶一起做。这是我们乐于见到的结果。”
在今年7月中国福利会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少儿生活方式展上,研究所在非遗展馆为来自全球的4万个家庭进行了为期4天的易筋经导引法展示互动,5岁的小传承人严正易一板一眼地给小朋友们教授导引法。据了解,小正易两岁多就跟着父亲严石卿、爷爷严蔚冰进行十二势导引法的晨练。
任何非遗其本真性一旦改变就变了味
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中,曾特别强调“本真性”的保护。任何非遗其本真性一旦改变,就变了味,成了另一样东西。
“在近年来的工作开展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还是社区老年人,他们虽然有着年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但对中医导引学的理念和方法都是接受和欢迎的。这表明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医传统学科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传承和创新两方面的工作。既要保持中医导引学科学严谨的核心本真性,又要在相关理论阐述和社会应用方面做好创新工作,使之能更加科学全面地为社会各阶层所理解和接受。”严蔚冰说。
7月19日,由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技术规范》立项论证会获得评审专家团和观察团的全票通过。身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的严蔚冰认为,“这对于传承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意义重大”,不但有利于“中医导引”学科的建立和非遗传承普及的有序开展,也将有助于这一古老的中医技术体系走出国门,焕发新的魅力。
“大道至精至简,贵在践行坚持。” 严蔚冰最爱说的这句话,既是对学员们的勉励,又是对自己的鞭策。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