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7-04 09:47:22 热度:801
新闻背景 新修订的药品GMP进展情况如何?在推进中有哪些困难?能否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主 持 人 本报记者 王晓冬
本期话题 推进新版药品GMP顺利实施
本期嘉宾 广东省深圳市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王夏娜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主任 安志强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 杜汉业
核心观点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强化质量意识 保证新版药品GMP实施
▲质量意识强的企业率先通过认证
主持人:首先请各位谈谈本省(市)新版药品GMP的进展情况。有多少企业通过了认证?为什么这些企业能较早地通过?
王夏娜:截至6月份,深圳市85家药品生产企业中14家企业整体或者部分剂型通过了新版药品GMP认证,企业数量占全市的16.5%。从总体上看,除新建企业较早通过认证外,更多的是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它们较早接受了国外先进理念的熏陶,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了更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很顺利地通过了认证。深圳市局也较早地帮助企业认清形势,尽早做出决策。我们免费对企业进行培训,促使企业抓紧时间、及早安排,及早申请认证。
安志强:山西省有近100家药品生产企业,目前通过了8家,还有15家正在申请认证。在新版药品GMP实施之初,我省就对118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突破口从解决企业决策层思想认识入手。另外,我们要求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把手主抓,企业一把手负责,并建立了责任到人的推进机制。通过认证的企业都具有前瞻意识,企业基础管理比较好,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有通过欧盟和美国药品GMP认证的经验,对新版GMP的理解比较到位。
杜汉业:湖北省有284家药品生产企业,截至5月,共有19家企业通过认证。通过认证的企业,要么规模大,资金雄厚,要么是早已开始准备认证工作,或者是已通过国外的相关认证工作,有丰富的经验。
▲树立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主持人:新版药品GMP强调风险管理的理念,企业对此认识是否深刻?为树立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各地做了哪些工作?
王夏娜:从2009年开始,深圳市局就探索了新的工作方式:药品生产质量风险评估。简单地说,就是在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检查之外,引入行业中有经验的专家作为第三方,对主动申请企业进行药品生产质量全方位现场考察,提出存在的风险,并指导企业整改,受到企业欢迎。它强化了风险管理理念,为实施新版药品GMP打下了坚实基础。14家申请参加风险评估的企业中,已申请认证的3家均顺利通过了新版药品GMP认证。
安志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企业基本树立了风险管理理念,但认识程度还不尽统一。第一层次的企业认识比较到位,能主动对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运用各种风险分析工具进行风险分析,让直接与药品接触的一线员工了解风险的主要来源,并主动探讨预防和解决风险产生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药品风险。第二层次的企业对风险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但对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不够熟练,还不具备通过主动手段来控制潜在风险的能力。第三层次的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管理层的意识中,停留在书面文件上。第二层次的企业在我省药品生产企业中居多。
杜汉业:目前,湖北省部分企业已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并开始尝试运用风险管理工具来指导工作。但是,仍有大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程序,但对风险的管理只停留在通过直觉和经验定性分析上,未能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有的企业个别人能灵活运用风险管理工具,但大多数员工不能理解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更谈不上应用,甚至缺乏风险意识;个别企业甚至完全不了解风险管理的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为帮助企业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我局多次组织培训,通过外请专家、相互交流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申请认证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主持人:未通过认证的企业困难是什么?各省(市)局对企业有哪些建议?
杜汉业:据调查,2013年12月底前,全省应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无菌药品生产线155条,预计投入资金42.09亿元;2015年12月底前,全省应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其他类药品生产线734条,涉及企业251家,预计投入资金64.43亿元。也就是说,湖北省制药企业要想大部分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在未来3年多时间仅硬件投入将高达106.52亿元。在监督实施新版药品GMP工作中,我局对企业基础差、改造投资大、产品无市场、技术人员不足的企业,引导其退出或与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王夏娜:目前的困难是改造投入大,少则近千万元,多达数亿元;另外还有扩大生产用地、办理药品相关变更许可时间过长等困难。在我们调查的85家企业中,除两家不准备申请认证外,绝大多数企业均将按时限申请,他们还是有信心通过认证的。现在,一些小型企业被收购的现象已出现,或许行业结构调整正在来临。我认为,政府应对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的企业在定价、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安志强:目前山西省90%以上的企业都在积极进行认证准备,但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不能按期通过认证,原因有产品缺少竞争力、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等。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6
2024-12-30
2024-12-12
2024-11-30
2024-09-25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