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5-31 08:11:50 热度:519
——写在第29个世界无烟日
本报记者 金振娅
2016年5月31日,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围绕着我国即将出台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各方争论日趋激烈,其中有屋顶的公共场所是否应留有禁烟“死角”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
连日来,一直致力于倡导中国控烟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等机构,分别邀请了来自公共卫生领域、法学界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次研讨。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也以北京市去年出台实施的“史上最严控烟条例”取得的成效为典型案例,呼吁全国的公共场所禁烟应该不留任何“死角”。
“很遗憾,目前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存在一些严重漏洞。”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在30日召开的《国际控烟和立法高峰论坛》上指出,草案允许一些诸如餐厅、酒吧和酒店等公共场所设有吸烟区,这会让其他人面临健康风险。他还表示,允许单人办公室吸烟也是禁烟“死角”之一,这将形成一种特权文化。
早在2014年,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在控烟倡导者看来,送审稿内容非常综合全面,没有留有禁烟“死角”。当时,世卫组织对此非常认可,他们认为,若能完整通过该条例,中国的控烟工作将往前迈一大步。
但是,控烟倡导者们表示,在国家烟草公司和一些烟草生产大省的干预下,经修改的征求意见稿与送审稿相比则逊色很多,相关建议条款已不符合世卫组织的《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
“送审稿中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室内全面禁烟,但是修改后的草案将其改成了可以设置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著名控烟专家许桂华强调,科学研究表明,部分禁烟或设置任何排风装置都不能让公众免受烟草危害。“如果该草案通过审议,对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会造成无法避免的负面影响。毕竟中国早在2005年就已签署了世卫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专家们认为,北京在科学立法、社会共治、宣传普法和严格监督执法等方面为推动全国公共场所禁烟积累了宝贵经验,呼吁国务院法制办尽快出台符合《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吸烟和烟草烟雾已给我国公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