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6-05-27 16:23:58 热度:476
记者 彭卓/沈阳报道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项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攻坚期和深水区不断探索,试图找到一项利器,来清除盘根错节的“硬骨头”,解决多年积累的顽疾。
中医,这项源自上古,传承千年的中国民族医疗,从曾经辉煌到相对沉寂,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又再次获得新生。而在前进过程中,中医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药品研发等不仅渐显投资吸引力,更是有力助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向前迈进。
但《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中医人才少、收入低、效益不好等现象目前依然普遍存在。业内人士建议将发展中医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完善中医付费、医生医院评价等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以扭转其效益低下及“西医化”现象。
促分层 强基层 降药价
中医为深化医改助力“添柴”
资料照片
近年来,全国多地大力推动中医改革,在促分层、强基层、降药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中医的专科服务特色也为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探索出了“中国式解决办法”。
首先,中医“一体化连续诊疗”模式可助推分级诊疗。辽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曹洪波告诉记者,如何通过基层全科诊疗,将患者按照预防、轻症、重症、康复等不同类别安置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一直是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的难点。近年来,辽宁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分级诊疗新模式,在各级中医院制定“治未病——治慢病——康复”平台系统,实现了中医科室的准确分工,并在县、乡、市三级中医院之间进行双向转诊,合理配置就医资源,效果明显。
其次,强基层作为深化分级诊疗的基础,推进中医药成为其重要抓手。以宁夏为例,2015年宁夏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及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通过中医药手段保基本、强基层,引来赞誉无数。
辽宁省的样本特征则就更加明显。据了解,辽宁省财政每年投入4500万元建设县级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截至2014年底,辽宁93.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9%的乡镇卫生院、77%的社区服务站、60.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能力的增加,为医改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鼓励开展中医特色诊疗,还可促进药费降低。“大处方”“回扣”是“看病贵”问题中久治难愈的顽疾,而以中药饮片为代表的中医诊疗因“一人一方”、几无医药代表的特点,有效杜绝了“大处方”现象。不少专家表示,中医药有“简、便、验、廉”特点,有助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事实上,为促进中医发展,近年来多地各级中医院都有制定政策鼓励医生开饮片方子、开展中医特色服务,有些县级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还同步开展了价格改革调整。据悉,哈尔滨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中药饮片,保证饮片处方占中医药处方比例的30%;辽宁海城、清源、本溪、凤城等9个县级中医院与县医院同步取消了药品加成,庄河中医医院还试行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方便当地百姓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医医院增加了500所、增幅达15.5%。全国91.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2%的乡镇卫生院、7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4.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人才少 收入低 效益不好
中医大力发展仍受掣肘
中华中医药学会曾对全国千余名来自基层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相信中医药服务在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大有可为。但记者了解到,中医医疗目前仍受到人才少、收入低、效益差等因素掣肘。
第一,中医人才欠缺,基层尤为窘迫。据了解,以沈阳为例,截至2014年底,沈阳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人才88人,仅占全市中医类执业人才的1.8%,高精尖人才严重稀缺。
而在基层,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几乎处于断层状态。沈阳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峰表示,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学生几乎都留在城市,“农村缺少中医执业大夫,护士只会简单用用治疗仪,针灸、饮片等诊疗方法都没法开展”。
在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窘境同样普遍。辽宁省中部某县已15年没有引进过中医人才,县中医院有80多名职工,其中只有5人具有中医专业执业资质,而相邻一县的中医院近年招聘的35名医疗人才中只有6名中医专业,其中3人还属于外聘。
此外,裙带关系盘根错节,也影响了中医人才的培养。据了解,一些基层中医院现有职工托关系将亲戚塞进去,导致各个医院均存在没有专业技能、却占着事业编制的人。“这些人不仅需要政府出钱养,医院还没办法裁撤,很是鸡肋。”业内人士表示。
第二、中医诊疗、护理等服务收费远远不及西医,导致中医院收益大幅低于同级西医院或综合医院。
据了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辽宁省中医和西医疗法的两大龙头,两家医院的收益却相差甚远。赵峰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沈阳市中医院目前一张住院病床的人均花费仅为1万元,而相对擅长西医外科的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作为同级别的西医院,病房一张住院病床的人均花费可达4万元。“即使把阑尾炎这样的小病都算上,省级三甲综合医院的普外科病房都能达到人均6万元以上。”他说。
第三、中药治疗效益低,难具吸引力。沈阳一位民营医院董事长表示,由于草药没有提成和回扣,导致一些医生能不开草药就不开,临床也不愿意多使用中医疗法。辽宁省中医院药学管理部主任李亚秋表示,近十年来该院的饮片销量虽呈上升趋势,但与西药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目前饮片的日处方量约为1000个,西药的日处方量有1200个以上。
“中医院利润低、效益差,势必会影响员工收入,进而影响中医人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业内透露,目前不仅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大幅萎缩,甚至连中医院也呈现西医化态势,比如中医做手术、做大检查。“大量中医传统文化遗产和专业技术正在逐渐流失。”业内人士担忧。
完善机制 培养人才
专家力推强中医促深化医改
2015年5月,中医互联网服务平台“易中医”完成了200万元天使轮融资。据统计,201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超过7300亿元,进出口额达46.3亿美元。专家表示,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预防医学和疾病管理将迎来全新的模式,公立医院改革、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行,进一步催热了社会资本办医,中医诊疗、养生领域更是备受关注,中医有望成为医疗领域资本追捧的热点。
全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康廷国等专家认为,中医诊疗成本相对低廉,能有效节省国家和个人的医疗开支,建议将发展中医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完善中医付费、医生医院评价等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逐步扭转中医临床遇冷及“西医化”现象。
中医付费方面,专家建议采用“打包式”付费方式。赵峰表示,目前中医的就医付费多为按成本核算机制。中医没有大型仪器或人工关节等昂贵零件,导致诊疗成本有限、获利较低,“比如颗粒性骨折,使用中医手法整复无须开刀,花费在千元以内;使用西医疗法需要开刀住院,至少花费3万元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器械使用费和检查费”。他认为,如果可以按照合理标准对医疗项目“打包”付费,将有助于提高中医收入水平,同时也可有效抑制“大处方”“大检查”,降低整体诊疗费用。
当然,转变医生、医院评价机制,改善中医发展外部环境也是重中之重。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石岩说,“花小钱治大病”是中医一大特色,在目前的医疗实践中,不仅病患通常对中医信任度和选择度较低,中医也因不如西医赚钱导致在临床使用不断遇冷。其认为,应尽快转变当前将经济效益指标放在医生评价体系首位的做法,促使医院向追求社会效益的目标回归,同时大力改善中医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宣传中医的治疗特色、优势和疗效,引导民众信任和选择中医。
此外,也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学术研究。据了解,与发达国家的医学精英教育相比,我国中医准入门槛较低、院校设立过多,中医学院录取分数线比西医低很多;而医药分离的教育体制,也难以培养熟知药理、药性的中医大师。康廷国表示,中医发展重在传承与创新,核心在于学术研究与发展。相关部门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视对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培养,制定政策吸引优质中医药人才深入基层,大力开展现有基层人才的培训提高工作,同时加强行业标准和监管打击力度,让中医真正可以强基层、攻精尖。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