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6-04-29 07:09:05 热度:1342
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复兴必将开启医养强生模式的健康发展道路,进而成为整个健康事业的主导者。这既是中医复兴的战略问题,也是定位医改主导思想和寻求医改出路的重大问题。
一、中医复兴的上策是确立建设健康的医养强生战略
中医要复兴,但不是复古,也不是继续照搬“医疗卫生”模式和医疗保险之路;中医复兴应是确立“以健康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的“医养强生”模式的健康发展道路。
中医和西医都是为了增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但却有着不同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方法,还有着不同的目标对象和行为方式,即中医是通过各种调理养护的方式来促进或增进健康(即扶正),使健康自我强大起来,从而达到维护健康和防病祛病之目的,这无疑是一种医养强生的方式或策略;而西医则是旨在找病治病,通过消除疾病或控制疾病来达到保卫生命和保卫健康之目的。中医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和学”思想,认为:疾病和健康只要处在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即可视为适中、和谐或正常健康状态,也就是说中医将疾病和健康看作一个整体,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共同体,并不是将疾病当作完全独立的敌人。而西医则是视“疾病”为敌人,重点发展防治疾病的医疗技术和医药武器。应该说西医这种医疗卫生的对抗方式借助“科学”的强势而显示出征服疾病的巨大优势,并进而在近现代占领了整个医学的统治地位,以致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选择以“医疗卫生”方式来主导发展人类健康事业。
中医真正要复兴起来的是针对健康的帮助和提升以及求中、求和的平衡思想理念,而不是像西医医疗针对疾病的被动预防和对抗诊疗技术。中医最核心的思想是“无问其病,以平为期”、“扶正祛邪”或“三分治,七分养”等基本理念,以及营养、保养、调养、休养和静养等医养方法。这些医养强生方式或健康服务方式本来就是医学实践的最重要模式之一,是早就应该得到广泛重视和认真复兴起来的。现在,中医应该自觉地走上医养强生的健康发展道路,这也是人类健康事业的康庄大道和正道。
中医的复兴也绝不能再掉进“医药”的陷阱里,医药的功效就是对疾病的治疗或控制。中医的最大价值或优势不在于“中药”对疾病的对抗和控制上,而是在于对健康的调理恢复和促进提高上,中医是通过对身体健康的帮助成长而自愈或痊愈疾病(如扶正祛邪等)。因而,中医不是要去努力寻找抗击疾病的武器弹药,也不是旨在培养中医“白衣战士”,而是要造就中医的蓝衣工士、工程师或大师,是要努力去寻找有利于健康的方剂食药(非化学药物)和各种方技。即便中医临床用药也往往不是直接针对疾病本身而施药。有人认为“中医有亡于中药的危险”,但我认为不会的,因为中医的核心不在“药物”上,中医所言的“理法方药”和“砭针灸药”,无论哪一个,“药”都是排在最后,“药”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再者,中医可以很有自信的是,只要人类想拥有真正的健康而不是治病的时候,中医自然就会迎来它的伟大复兴时代。
二、中医复兴必将带来健康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更早)我国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一直是以“医疗卫生”体制来统领的,也就是用医疗卫生体系来替代或包办了整个健康保障体系,这种制度安排及卫生战略如果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正确和急需的话,那么,60多年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还把“医疗卫生方式”作为国家战略和健康事业发展的总纲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其实,医疗卫生也好,医养强生也罢,以及中医学和西医学等,都不过是解决健康的一些工具手段或方式方法而已,我们却把工具或方式作为国家战略和事业发展目标,把真正的健康这个目标给忽视了,这不能不深入反思一下。健康不仅是医疗卫生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医养强生和医德厚生的最高目标,甚至还可以说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根本目标。百年来的中西医之争是个错误,中医学和西医学都应该统归于健康学,国民健康利益或健康目标应该成为最高国家战略。
事实上,中医和西医只存在差异问题,不存在谁科学、谁先进的问题。近代以来,西医攻击中医的理由就是“不科学”,导致中医不得不“削足适履”,即用西医的语言和标准来解释、改造自己,结果搞得中医自己是“面目全非”,并丧失了中医文化的主体性和最大价值,尤其是把中医的个性化、灵便性和帮扶健康的最大价值给丧失了。如今,我们是以西医防病治病为目的的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我们的国民健康事业。然而,它独撑不了整个健康大业。医疗卫生方式只能是给健康和生命以安全保障,而它对健康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作用,相反还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这不能视而不见。
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健康发展道路。只有路线和方向对头了,才能够实现不生病、少生病和治好病的理想,才能够迈向一个更为健康、更为快乐、更为长寿的境界。这条道路就是医养强生之路。未来的中医复兴就是要把“健康”和“医养”放在第一位,即通过“医养方式”对健康进行帮助和提高,这才应是我们发展健康事业的主体和正确道路。中医虽然不能武力抗病,但中医复兴必将有助于把“与疾病作斗争为纲”转移到“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模式上来,也有助于走上医养强生模式的健康发展道路。这将是一场思想战略大转移,即由“卫生战略”转向“强生战略”,其目标方向也不再仅仅是针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是直接面向健康的建设促进和帮扶提升。当然,这也就是另外的“医改”思路和目标了。
三、开启医养强生模式是中国式大医改
当前,医改是“世界性难题”,那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研究认为,是掉进医疗体系这个陷阱里面去了,其实医疗技术及体系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用医疗方式来主导发展整个健康事业。实际上,疾病治疗并不等同于健康治理。现行的医改虽说是为了保障和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但却又只是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还是停留在“疾病防治”或“医疗卫生”来看待健康问题和解决健康问题。为此,必须回到“健康”的本身和“医养强生”模式上来考虑和解决健康问题。
医改也不能仅仅是医疗改革、医药改革和医保改革,而应跳出对健康贡献很小的医疗卫生体系这个陷阱,转而从国民健康目标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去探寻有助于健康利益最大化的生产方式,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这也就是更大范畴的“大医改”了。这样的“大医改”是为健康而改,而旨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医改”是小范围的为疾病(看病难、看病贵)而改,是“小医改”。
进一步说,开启以中医医养强生为主导的“大医改”,是践行李克强总理所说的“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一个最好的实践方法。它将重塑正确的健康观念,创建大医学模式,改革医学教育模式,重构医政管理体系,精简医疗卫生体系,大力发展医养强生体系和医德厚生体系,构建大健康保障体系(包括健康政策体系、健康产业体系和健康学科体系等),这些都是“大医改”应该要做的。
此外,健康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用医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更不是仅靠单一的医疗方式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影响或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除疾病外,还有生态环境、粮食饮水、社会公平公正、工作精神状态以及人口自然老化等因素。所以,还应放大范围,即从健康入手去研究健康问题和健康事业发展规律,去寻找更多元化的增进和保护健康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大医改”的范畴,此大医者,实为“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大医学。
总之,“大医改”就是要突破“医疗卫生”、“疾病思维”和“经济思维”的局限或束缚,转而采用“医养强生”、“健康思维”和“大医思想”的大医改思路,即从帮助促进“健康成长”的“中医医养强生”和“上医医德厚生”,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工作状态改善等方面去探寻和实施对健康有更大价值的生产方式和方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并可真正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不过,此“大医改”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并应全方位考虑、系统筹划和有步骤地改革,真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也是人类的健康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必将引领世界健康潮流。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