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用最简单办法解决最基础问题”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6-04-15 14:00:31 热度:557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谈“中医特色医改”

记者 李保金/综合报道

  “甘肃医改的一大特色,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医改道路。甘肃的城乡居民吃中药都百分之百报销,政府引导居民吃中药,这一医改之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于4月12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刘维忠举例说:“舟曲泥石流的时候,许多人由于恐惧失落,睡不着觉,患了抑郁症。后来北京一个老中医发了一个方子,很简单,用黄花菜煮成水就能治抑郁症,我调了两吨黄花菜,用了12口大锅熬黄花菜,一个人一个纸杯子,黄花菜一毛钱,纸杯子一毛钱,(每个人共)两毛钱,七千个单子,一人花了1.4元钱,所有的抑郁症都没有了。”
  吃中药百分之百报销
  关于医改,甘肃省已经出台了几十条政策,相较于全国的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来说,甘肃增加了“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这一项,此外,六项重点工作里的每个环节里都有中医,做到中西医共同发展。“甘肃省厅机关每个处都有四项任务:西医、中医、预防和计划生育,每个处都在抓中医,甘肃的中医特色医改就抓出来了。”刘维忠介绍称。
  城乡居民吃中药都百分之百报销,政府引导居民吃中药,是甘肃省医改的一大特色。刘维忠举例说,“比如看中医是五块钱,看西医是六块钱,如果村医看西医6元钱,包括耗材,实际不赚钱,但如果开一张中药方子就能赚5元钱,农民吃中药五块钱百分之百报销,这就是在引导农民吃中药。”
  除了医保报销方面给予支持外,甘肃在综合医院等级验收标准设定上,也是综合考虑了中医和西医的两方面建设,因此当地很多西医院都在大力发展中医。“中医和西医比,成本比较低,现在我们省的综合医院、妇幼医院都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鼓励病人接受中医综合治疗,既降低了医疗费用,又缓解了医患矛盾。通过中医综合治疗,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床位周转率,医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刘维忠表示。
  刘维忠认为,“公立医院要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减少病人,甘肃在医改思路上便突出减少病人这一目标,把医改拓展到健康促进模式的改革,变改医院为改健康。而由于中医药在治未病、预防保健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村级层面,我们通过超标,花了25元钱,给农民每户发了一个‘保健箱’,‘保健箱’里有盐袋子、刮痧板、拔火罐器、体温表,给400多万农户一户发了一个,挨家挨户培训,现在基本培训完了。就一个盐袋子,农民把盐炒热里面加一些茴香、花椒叶治13种病,比如颈椎病、甲状腺结节、咳嗽、咽炎、腰椎间盘脱出、肩周炎、关节炎、胃疼等等,特别是治老年的前列腺肥大效果明显,农民很容易就掌握了。对于一些小病我们提出‘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甘肃农民健康素养提高了,这是减少病人的重要方法。”刘维忠如数家珍般地说。
  推动民间中医药发展壮大
  除了在医改上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外,甘肃省对于民间中医药的扶持也是力度颇大。
  “甘肃的民族医药,主要是藏医药,我们要求每个县医院都建藏医科。派人到西藏、青海进修,目前有二十几个市县已经做起来了。藏药制剂全省调剂使用,药监局非常支持。”刘维忠表示。
  此外,在民间中医的准入、关键技术的研发、师承教育的恢复等方面,甘肃省也在不断探索。
  “甘肃将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通过考试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目前已有2000多人通过了考试;在关键技术方面,甘肃开发了‘智慧中医’平台,数据库内置了2000个名医验案,在村医中推广,有关省市村医用上了这个软件。甘肃也开发了一些疗效稳定的院内中药制剂,比如治乳腺增生的,应用就非常广泛;而在师承教育方面,甘肃省委组织部牵头,搞中医师带徒,全省选了1200个中医师傅,带3000个徒弟,前三年已经把3000人培养出来了。去年,省组织部牵头,财政厅、人社厅、卫生厅又推动了第二轮的‘中医师带徒’,甘肃的中医由原来的17000人,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人,所以中医起来了,中医事业起来了,产业也就起来了。”刘维忠表示。
  刘维忠认为,“不管是中医西医,只要能为老百姓看病,就是好医生。”
  “以文带医以药带商”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作为中医药大省,又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也在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来实现中医药发展。刘维忠表示,甘肃在“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采取“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以商扶贫”。
  “以文带医”是指,甘肃在包括俄罗斯、法国、乌克兰、吉尔吉斯、摩尔多瓦、匈牙利等在内的八个国家建立了岐黄中医学院,现在培养了二百多名医生。“医生培养起来就要开中药,这些国家没有中药就把甘肃中药出口出去了,甘肃中药出口了,解决了一部分贫困问题。目前,甘肃贫困地方农民有些县50%的农民收入靠种植中药材,有的乡达到70%,有的贫困村达到90%。除此之外,甘肃在四个国家建立了中医中心,在中医中心旁边又建了牛肉面馆,我们叫中医加牛肉面,外国人到中医馆治病后,再吃牛肉面,吃完牛肉面谈生意,这样就把相关产业也带出去了。”刘维忠表示。
  甘肃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即“学中医来甘肃”。“一带一路部分国家,比如说乌克兰有三十几个人来到甘肃学中医,最近法国、俄罗斯几十个人到甘肃学中医,吉尔吉斯有8个学生在甘肃中医药学校学五年学历,来甘肃做中医治疗的也不少。”刘维忠自豪地称。
  借助新媒体发展中医药也是甘肃力推的一大方向,其中“智慧中医”手机软件就在“一带一路”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该软件已经翻译成英语版、俄语版、法文版,并在吉尔吉斯、摩尔多瓦、法国这些国家推广。”刘维忠介绍称。
  (根据4月12日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