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6-04-15 11:11:01 热度:684
白剑峰
●在基本医疗领域,专家号由政府定价和分配,可以“藏”起来;在非基本医疗领域,专家号由市场定价和分配,理应“露”出来
今年初,一位东北女孩在北京某医院想挂300元的专家号,排了一天队也没挂上,号贩子开口要价4500元。于是,女孩忍无可忍,怒斥号贩子。这段视频在网上引发持久热议,推动了北京挂号制度的改革。
在北京挂号新政中,最有新意的一招是:组建知名专家团队,实行医院内部分诊。即知名专家不再对外单独挂号,患者必须通过团队出诊医生进行首诊,首诊医生再根据病情分级转诊。这就意味着,医院把最有炒作价值的知名专家“藏”了起来,号贩子无号可炒,生意自然惨淡。
大凡稀缺资源,背后总有“黄牛党”的影子。号贩子猖獗,反映了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长期以来,专家号分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时间优先,有闲没钱的排队挂号,先到先得;二是金钱优先,有钱没闲的挂特需号或者找号贩子,用金钱换时间;三是关系优先,有头有脸的靠关系,直接找医生加号。无论哪种方式,都没有考虑到最重要的因素——患者病情。其结果是,最需要看专家的人,未必能挂到专家号;挂到专家号的,未必是最需要看专家的人。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滋生了医疗腐败,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有人认为,号贩子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专家号定价太低,严重背离了市场价值,导致专家无偿为号贩子打工。如果把专家号提高到号贩子的交易价格,就没有炒作空间了。从理论上说,这种做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定价过高与公立医院的定位不符。同时,看病是刚性需求,即便专家号涨到上千元,号贩子只要垄断号源,依然可以坐地加价。因为生命是无价的,当生命受到疾病威胁时,多数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如果按照“价高者得”的分配方式,很多贫困患者的健康权就会受到挤压,这显然背离了“穷人的经济学”。因此,单纯运用价格机制,并不能解决挂号难问题。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专家号属于稀缺公共资源,按病情分配资源,符合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号源,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只有坚持公平优先原则,才能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实行专家团队层级转诊,病人无论贫富,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从而避免了盲目求医导致的资源浪费。专家团队合理分工,各尽其能,根据病情实施精准治疗,病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把知名专家号“藏”起来,让号贩子无号可倒,只是改变了号源分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如果专家号只“藏”不“露”,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专家有可能不愿多干活,消极怠工,这显然不符合大多数病人的利益。从长远看,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充分调动专家积极性,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供给。例如,在基本医疗领域,专家号由政府定价和分配,可以“藏”起来;在非基本医疗领域,专家号由市场定价和分配,理应“露”出来。因此,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前提下,政府应允许专家通过特需门诊、多点执业等方式,让市场为专家号定价,满足少数人群的高端需求。总之,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老百姓才会有更多获得感。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东北女孩一声吼,掀翻了号贩子的奶酪,推动了“挂号难”的解决。希望有关部门在改革挂号制度后,进一步解放医疗生产力,推动医疗供给侧改革,让号贩子早日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