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如何减少罕见病出生缺陷?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3-21 14:40:24 热度:557

    医学界认为每个人都存在患罕见疾病的风险,在我国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2000。请关注——如何减少罕见病出生缺陷?

本报记者 李 颖

    数据显示,在7000种罕见病中,80%属于基因缺陷疾病,且治疗手段较少。2003年10月1日,我国新婚姻法实施后,婚检从必须转向了自愿。记者了解到,随着婚检率降低,十多年来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飙升。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是对未婚夫妇人权、健康权的保障,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呼吁,建立有效的婚检机制,可采取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自费与免费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出生缺陷总发生率。
    八成罕见病属基因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夫妻双方身体看上去都很健康,没有任何缺陷,但生出来的孩子却患上了罕见病。对此,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陈少科表示,这至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性遗传”,即夫妇外表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而只要有隐性遗传基因存在,每一胎就有1/4的患病风险。还有一种是“突变型”,即父母均正常,但在生命传承过程中,生殖细胞发生随机的基因突变,导致子女罹病或带因。如瑞特患者,大部分是由基因突变所引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80%以上的罕见病都是由于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主任朱宝生教授介绍,很多罕见病患者一出生或者在儿童期就开始发病,发病后病情进展快,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且死亡率高;由于缺少相关的研究和治疗经验,很多医务人员遇到罕见病人后,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会发生误诊。“一个罕见病人的出现,必将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很普遍。”朱宝生说。
    “每个人都至少带有3种以上的遗传病基因,如果另一半也携带有同样的遗传病基因,那么生育出患有遗传病的孩子的几率就很大了。”陈少科表示,结合婚检、产检和新生儿筛查能预防遗传性罕见病。
    预防罕见病婚检是首道防线
    婚检的疾病是在我国《婚姻法》和《母婴保健法》中规定影响婚育的疾病,因为婚育可能使这些疾病加重,或传染给对方,或伤及对方,或遗传给后代。据葛均波给出的数据显示:“2003年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前,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7.79/万(出生缺陷比例为3%);2011年增至153.23/万(出生缺陷比例为5.6%)。”由此计算,出生缺陷的比例近10年翻了近1倍。每年出生缺陷儿人数从2007年的20多万增加到2011年的90多万。
    葛均波表示,虽然有专家认为,出生缺陷比例的增高主要与检测能力的提高有关,与婚检率下降关系不大,但从理论上说,实行婚前医学检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有效的,而且在自愿婚检的原则下,婚检率的下降以及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婚检是预防罕见病的第一道防线。”朱宝生强调,罕见病多为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占相当比例,约有一半在儿童时期发病;另一个因素就是环境导致,如核泄漏或是家里过度装修,对成人来说容易引起癌变,而对孕妇来说则容易导致基因突变,生出罕见病患儿。
    做好“三级预防”检查
    事实上,对遗传病进行广泛的婚前、孕前筛查或实施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可以减少甚至阻止一些罕见病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第一级,是在孕前进行优生四项、染色体检查等,最好是夫妻双方都查,看是否携带致病基因;第二级预防是在怀孕期间检查,从怀孕两个月到六个月期间,都可以检测血友病、肌营养不良、白化病等罕见病;第三级预防是新生儿筛查,出生后抽第一滴血,就能查苯丙酮尿症等罕见病,一旦查出罕见病,可及时治疗、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夫妇看似均健康者,也要重视预防、重视产检。”专家强调,如果忽略了产检,或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羊水穿刺的检测,那么一定要在婴儿出生后,抽第一滴血,查耳聋、查苯丙酮尿症、查甲状腺低下等,早期干预的话,症状可以很轻。如耳聋,早期检查出来,及早进行干预治疗,至少可保留部分听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