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还医生以轻装 给国人以健康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3-15 23:33:00 热度:582

——代表委员建言深化医改

本报记者 陈海波 袁于飞 杨谧 鲁博林

  健康是幸福之基,要夯实这个基础,得有足够的医生。但据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近七成的医务人员不希望子女学医。医生救死扶伤,被誉为“白衣天使”,为何招致如此冷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记者注意到,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保护”医疗人员。
  “医生真的太累了。”两会上,代表委员呼吁,要继续深化医疗改革,为医生减压,使他们轻装上阵,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出最大能量。
    医生身心健康须关注
  医生有多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2014年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达76亿人次,而同期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才289万人。根据上述《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而国际标准工时为每周40小时。近年来,医生“过劳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医生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反过来又影响了更多人从医。贵州省儿童医院院长束晓梅代表是一名儿科医生,她告诉记者,十多年来我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医生数仅为0.26名,而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医生数为1.6名。“我国儿科医生总的缺口是20万人。”她说,儿科医生不足,最大的原因就是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压力大、待遇低。
  在身体的疲劳之外,医生还可能面临心理压力。“时而紧张的医患关系,让一些医务人员如履薄冰,感到身心俱疲。”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委员在他提交的一份建议中,呼吁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应当将落实劳动法工作时间纳入医院的考核标准之一,让医务工作者拥有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劳猝死的悲剧再次上演。”侯建明委员建议,对暴力伤医行为实施“零容忍”,为医务人员营造健康的行医环境,提高职业安全感。
    人才培养与分级诊疗要同步
  要给医生减压减负,还得有足够的医生。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委员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的改变,加强对未来10至20年全国医生总需求量的评估和培养规划。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基层应该是重点。
  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代表指出,“医生太累”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尤其是一些大医院,在社区和乡村等基层医疗机构,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医生太累,是因为我们的分级诊疗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老百姓看病处于无序状态,盲目追求大医院和名专家。”
  要想落实分级诊疗,切实缓解大医院医生就诊压力,必须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这其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委员认为,目前实行的5+3+X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符合面向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才需求,但不能解决基层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他建议,修订《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建立适应深化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需求的人才培养与用人机制。
  林绍彬委员则建议,要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医疗、建立医联体等手段,促使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网络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加大医学生定向培养力度,培养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管用的本乡本土人才。
    医生回报与付出要匹配
  除了“保护”和“减负”,还得调动起医生的积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这让代表委员们很激动。
  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4年本科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是医学生。2015年北京市发布一则调查报告称,本科毕业后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工学3940元,最低的是医学3208元。
  “人才培养很重要,待遇低问题更得重视。这个问题解决了,人才培养就更容易了。”束晓梅代表认为,医生的劳动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医疗费用目前大多是根据所使用的设备、药品、技术手段来衡量,没有完全体现医生本人的劳动价值。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方向已明确。“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合理降低药品价格,这其中药品流通环节改革是关键。政府的补偿机制必须及时到位,单纯依靠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增加医生收入,反而会增加病人负担。”曹洪欣委员指出。
  另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增加了医生的培养成本和付出,引起了一些争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必要的,但问题是给予规培生的报酬太低。”许戈良代表认为,处于规培阶段的医生,其工资收入应该与一般医生一致。
  “总之,只有构建适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主体作用,为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曹洪欣委员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