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百姓烦心事摆上两会议政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3-10 08:10:11 热度:1201

择校难、上幼儿园难、道路堵、看病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杨杰 陈婧 陈璐

    几乎就在一瞬间,代表委员们从宏观政策、晦涩的数字、专业的名词里抬起头来,忽然“吐槽”起择校难、上幼儿园难、道路堵、看病难。“话匣子”被打开,那些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在两会的议政桌上引起了共鸣。
    “您和家人遇到过挂号难的问题吗?”一场公开的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媒体记者向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发问。他停下脚步,坦诚地说:“遇到过”。
    黄洁夫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挂号难”。他的女儿曾带着孩子到北京一家儿童医院看病,4个小时还没有挂上号。后来,女儿急哭了,对他说:“老百姓看病真是难啊!”
    对大多数人而言,难事儿不止看病这一项。
    入园难有没有解决办法
    “一提到入园难,我身边的青年教师就开始挠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感慨,“这些难题谁没有经历过呢?”
    幼儿园入园难几乎是教育系统给家长上的第一课。
    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紧紧盯着这个问题。作为当地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她常常被亲戚朋友问:究竟为何入园难?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两会期间,她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加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她如此描述入园难——
    由于收费低、师资队伍稳定、管理与教学质量有保障,每到招生季,各公办幼儿园就会门庭若市,出现“入公办优质幼儿园难、入民办幼儿园贵”的现象。公办幼儿园招生公平问题成为热点。
    她建议,推行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是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其一就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数量足够的公办幼儿园,这一点对旧城区来说有些难度。在她看来,对一些城市新区来说,要落实新区规划和小区配建要求,不断加大新建、扩建幼儿园力度,进一步优化区域内幼儿园整体布局,扩大幼儿园规模总量,缓解新一轮幼儿入园矛盾,真正实现“以公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要求。
    史书娥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在小组讨论会上,她对其他代表说:“现在最难的,就是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太多。”
    她说,必须扫除这些障碍,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重点,探索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民办园。
    努力缩小公办学校间差距
    在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看来,“天价学区房”的出现问题并不在于“择校”行为本身。
    去年年底,教育部表示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以此为学区房降温。
    “‘多校划片’表面上看起来可以让那些买学区房的人占不到便宜,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朱永新说,“最关键的还是,政府要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说,不同的学区位置和房价可能不一样,但是办学的条件应该基本相同,办学的水平也应该基本相同。”
    这些年来,为了推进教育公平,有的地方推行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有的地方鼓励“名校”在不同的区域设分校。在朱永新看来,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
    “现在政府在努力打造教育集团。一些名校旗下管理着许多家学校,但是大家选来选去,最后还是要本校、中心校。这就是说,在一个教育集团内部,依然存在差距。”朱永新认为,政府的任务应该是,在保持学校之间适当差异化的同时,要努力做到让公办学校的差距变小。”
    “关键是政府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朱永新委员说,为此他提出了几条大胆的路径设想,核心就是,尝试对那些实力特别强的学校进行改造。
    第一种路径是,将这些实力超群的公办学校打造成特色化、精英化的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学生,与国家的人才战略相对接。在这方面,韩国已有设立“科学高中”等特色高中的先行经验。
    第二种路径是,以“公办民营”的方式运营那些“名校”。“既然这些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就应该按照市场价格,实行高收费。再将这部分高收费的收入,补贴给其他实力薄弱的学校。”
    第三种路径是,将那些优秀师资力量过于集中的学校的师资稀释出来,将教师和校长资源重新配置。“当然,那些好学校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公平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政府就应该公平地配置公共资源。”朱永新说。
    把更多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
    在3月9日上午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有媒体直接把择校问题抛给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刘长铭坦言,“但是今天躲不过去了。”
    在记者会上,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做”。
    这句话引起了现场的骚动,大家都期待这位校长的看法。
    他认为“择校实际上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对品位、质量、精神文化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给每一个老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长铭解释,他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上,包括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开拓兴趣,保护个性,磨炼孩子的意志等。
    刘长铭做教育工作已经40年了,他说:“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跟大家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家庭教育上。”
    最大愿望是小学生步行上学
    全国政协委员、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建荣对一个名字很熟悉:胡衡华。这位现任长沙市市长说过一句话:“我的最大愿望是让小学生步行上学。”
    起初,傅建荣很纳闷,一个市长为何如此关心小学生上学呢,学校有没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校车,路上是否安全,大人有没有时间接送,会不会耽误工作,开车接送还是骑车接送,这些问题到底该家长管还是市长管?
    一次北京出行的经历,让傅建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天他和朋友在北京,通常只需要15分钟的路程用了50分钟,险些误了事。原本他以为遇到了交通事故,结果发现堵点是一所小学的门前,几十辆接送孩子的汽车足足占了3条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现场虽有警察,但也无能为力,不仅不能处罚这些违章停车的家长,还得帮他们快点离开。
    每天往返两次接送孩子让家长苦不堪言,既劳累又影响工作。傅建荣了解到,很多人每天最发愁的事就是接送孩子:早上要早起,送了孩子再去上班,遇上堵车就只能迟到;下午4点多再去学校接,耽误了工作,领导不高兴,自己也心存愧疚。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今年两会期间,傅建荣再次讲起这个故事。他只有一个想法,即胡衡华的那句话——让小学生步行上学。
    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12.8万人,其中小学生82.9万人。傅建荣根据这些公开的数据算了一下,就算有一半的小学生需要接送,42万名家长,42万辆车每天四趟在道路上穿梭,除了增加拥堵、耽误时间外,还大大增加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他说,如果按照国家规定,城市500米内有小学,1000米内有中学,孩子可以步行上学,不用开车,其结果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一个孩子凝聚着几代人的希望,孩子安全了,孩子教好了,孩子不辛苦了,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