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3-09 08:37:56 热度:954
钱多了 全覆盖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崔丽
作为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权威专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养老金出现巨额缺口了,退休后到底能不能顺利领到养老金?
郑功成总是苦笑着解释说,当前确实有一些地区的养老金出现巨额缺口,但也有像广东这样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高达6000多亿元,浙江、山东、江苏等省的基金结余也都是以千亿元计。如果说养老金有什么风险,那也是制度设计中养老金统筹层级较低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完善制度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和调剂。
事实上,“十二五”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驶入快车道发展的5年。郑功成说,从投入来看,过去5年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障支出)合计达到7.2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2倍,年均增长15%。从制度设计来看,“十二五”期间形成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三大制度,已经能够覆盖所有适龄人口,中国进入了老年人可以人人享有养老金的时代。
制度的层次更丰富了,国家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但为什么诸多的民意调查中,老百姓还是最关心养老问题?
郑功成也注意到了公众的疑问:“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断增加,但许多人却在怀疑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领不到养老金,不参保、停保或者尽可能少缴费的现象有蔓延之势。”
还有,国务院出台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政策文件,结果被媒体与公众简化成“以房养老”,并被进一步演绎成政府要推卸责任。另外,小步渐进延迟退休年龄、医疗保险终身缴费等政策思路出台也遭质疑。在郑功成看来,这些反映的其实是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信任感在增强。一旦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丧失信心,也就丧失了认同和参与的积极性。
“信任危机与预期不稳是必须妥善应对的巨大挑战。”郑功成强调说。
他认为,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应当是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而现实中却往往表现为屈从地区发展差距,有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固化甚至放大地区发展差距的负面因素。
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年轻的农村劳动者,在养老保险制度地区分割的条件下,这些最发达的地区因劳动队伍的年轻化而出现缴费低且养老保险基金大量结余的现象;东北地区发展滞后,退休人员多,年轻劳动力外出多,结果缴费率高还出现收不抵支的财务危机。
在郑功成看来,这种发达地区负担轻、待遇高,欠发达地区负担重、待遇低的格局,无疑与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公平的本质相悖,也与地区间协同均衡发展的目标相悖。因此,如何利用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地区之间的协同、均衡发展,显然是“十三五”期间必须明确回应的问题。
在郑功成看来,除了制度信任等方面的危机外,养老保障面临的另一大困境是,福利刚性增长与政府财力增长减缓的矛盾。
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增速已从上世纪的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近年来更从8%以上降到7%左右,财政收入增幅也从曾经的20%以上降低到个位数。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减缓与国民福利快速增长已成为现实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如何调动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参与,以便确保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不断壮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流动人口给社保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忽视。”郑功成说,目前的流动人口规模在2亿~3亿之间,数以亿计的人口处在缺乏归属感、不稳定的流动状态,对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又一重大挑战。
郑功成说,2016年值得期待的是,国家出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是《社会保险法》规定的法定目标。他介绍说,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制定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方案,既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也包括了备受社会关注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等。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是公众高度关注的事项,如果2016年能够公布,可以让尚未退休的劳动者有清晰的预期,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工作与退休生活;对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完善,将最终确立个人账户的规模大小和是否继续做实个人账户;而制定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政策则可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缺漏进行修补。
“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将意味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定型。”郑功成说。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