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1-23 23:47:38 热度:704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 王立祥
当前,健康科普内容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如何进行健康知识、技能、模式与观念的精准传播,从而影响个体、群体及社会行为,达到消减健康危险、防控疾病的目的,是摆在当代科普人面前的一项重要命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笔者认为有七个要点不可或缺。
一、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与心理阶段,结合不同人群教育背景、实际需求与接受程度,制定不同的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精准健康传播内容,谓之因“人”制宜。比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是依据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抵御伤害能力薄弱的特点,将安全健康教育始终放在首位,大大地降低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这就是把精准健康传播落到适宜人群,而收获巨大效益的例证。
二、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流行病学疾病谱分布,结合不同地域实际需求与人们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地域的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精准健康传播内容,谓之因“地”制宜。比如,我国长江流域以往多水灾,血吸虫病流行祸及百姓,相关职能部门当时就是依据这一地域流行病学的特点,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全面防控,增进了抵御地域疾病的综合能力,而改变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状况。
三、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变化,结合不同的时节实际需求与人们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时节的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精准健康传播内容,谓之因“时”制宜。比如,冬季早晚温度较低,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户外运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依据这一时节的特点,精准健康传播与气候变化紧密相接,可大大减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四、因“事”制宜
根据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结合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与人们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公共卫生事件的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精准健康传播内容,谓之因“事”制宜。比如,“非典”疫情结束后,我国就是依据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积累的经验,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了早、快、准的预警信息及应对危机的应急体制建设,以避免公众因不了解疾病发病原理及预防知识而产生恐慌。
五、因“器”制宜
根据不同机体器官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需求与人们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组织器官系统具有针对性的精准健康传播内容,谓之因“器”制宜。比如,就人体器官中的肺脏而言,其衰老变化的程度与大气污染、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业内俗称被“气”坏的器官。依据这一器官衰老的全过程,进行早期预防干预的精准健康传播尤显重要。
六、因“因”制宜
根据不同种群的基因类型,结合不同种群基因检测信息需求与人们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基因组别的具有针对性及时效性的精准健康传播内容,谓之因“因”制宜。比如,目前有很多基因检测项目,已经开发出针对癌症、慢性疾病的检测产品,我们就可根据人群的检测基因预知某些疾病发生的概率,而作出因“因”而异的精准健康传播指导,这对促进我国人民的健康必将事半功倍。
七、因“法”制宜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法则,结合人们的现实需求,对不同法规的针对性及实效性进行知识普及传播,谓之因“法”制宜。比如,老人跌倒扶与不扶,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公布出台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针对老年人跌倒如何干预救护,面向公众的一部公共卫生指导性纲要法律文件,加强这一指南的推广,对广大民众掌握正确的预防与救护方法、降低老年人跌倒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发生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