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有些关节肿痛应看风湿科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5-11-28 22:52:36 热度:567

张学武

    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出现关节肿痛,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骨关节炎,休息一下或热敷一下就能好。还有些人即使就诊,也往往选择骨科。殊不知,有些关节肿痛,应到风湿科就诊。
    这里所说的疾病,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病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关节会被破坏甚至变形,进而导致不同程度残疾。在类风湿关节炎自然病程中,5年~10年的致残率为60%,病程30年的致残率为90%。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0%~30%的患者在患病最初2年~3年内,就丧失了原有的工作能力。而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该病在早期就能引起严重结构破坏,且不可逆,因此只有尽早发现、早期治疗,才能将伤害降至最低。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也就是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但随着活动增多会有所缓解。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中、晚期患者的手指还会出现“天鹅颈”及“纽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以及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受累。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虽尚无法根治,但已有多种方法可以控制疾病进展,如传统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及手术治疗。传统治疗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这是临床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用的药物,但会带来如胃肠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有时也会使用,但长期高剂量使用这类药物,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抗风湿药物发挥作用较慢,虽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但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治疗的应用,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达标率。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物制剂,与传统抗风湿药物不同,该制剂的作用靶点是类风湿关节炎致病因子,因而可尽早使患者病情缓解,改善患者参与工作和料理家务的能力,降低致残率。对于经过积极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的患者,为纠正畸形,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并不能根治,所以术后仍需坚持药物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必须长期治疗。临床中有高达60%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不再疼痛就表示病情得到控制。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多病情本来控制良好的患者自行停药,最终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破坏,造成残疾,进而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是当务之急。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虽尚未完全明确,但发现与饮食等因素有关,患者一定要忌口。一是不要过分摄取高脂肪食品,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尽量少放油。二是不宜多吃海鲜产品,如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会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这种物质最容易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三要少吃过酸、过咸食品,酸性食物如果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离,从而加重疾病症状。四是最好禁酒,特别是不要因为贪图凉快喝冰镇啤酒。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医师)
    ■链接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具有种族差异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呈全球性分布,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为0.18%~1.07%。该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种族差异,印第安人高于白种人,白种人高于亚洲黄种人,北美及欧洲北部地区患病率高于南部,显示出地理环境和种族遗传与发病的相关性。据近10年来国外资料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约0.5%~1.0%,而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则为0.2%~0.4%,且女性多于男性,约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岁~50岁为发病高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