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15-11-27 07:05:56 热度:1575
王红蕊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它以五脏为中心,六腑相配合,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中医脏腑不单纯是解剖学的概念,更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古人认识脏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解剖知识就有一定积累,并运用于医疗中,对人体解剖有丰富的描述,如《灵枢·经水》中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例如因皮肤受凉而感冒,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因而认识到皮毛、鼻窍和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如从一些补肾药能加速骨折愈合的认识中产生了“肾主骨”之说。食用动物肝脏可治夜盲,多次重复的经验则萌生“肝开窍于目”的理论。
每一脏腑均有其独特的含义,而不单纯是指西医解剖学中某个实质性脏器。以心为例,“心主神明”指的是心统帅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机能。这里的“心”是机能集合体,其对应的实体是心脏、血管、大脑的组合;主神明的机能活动是以实体心脏、大脑、血管的正常生理为基础的,其中任何一方处于或呈现病理状态都将影响“主神明”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脾为例,将中医脾与西医胃肠道、胰腺、脾脏进行比较,中医脾的形态学基础是脾脏、胰腺和小肠,以此来实现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脾气不足可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气乏力、倦怠神疲、舌质淡胖等症状。脾的功能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消化功能。现代代谢学原理与中医脏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两个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解释,这既能发扬中医学,帮助中医解释“黑箱”内幕,又能推动现代科学及医学的发展。
(作者为北京朝阳区中医医院医师)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1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