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王长利:靶向药物治肺癌切忌滥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5-11-21 23:16:07 热度:764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 王长利

CFP

CFP

    当前,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上升趋势尤其明显。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率年增长26.9%,全国每分钟有两人死于肺癌。面对如此众多的患者,如何有效防治,一直是公众和医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本刊今日请专家介绍肺癌的规范化治疗。
    “医生,我害怕做手术,听说有种特效药,治肺癌效果特别好……”
    “化疗副作用大,还会掉头发,不是有种特效药吗,贵没关系……”
    在门诊中,常有肺癌患者提出此类要求,他们所说的特效药,其实就是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上的应用,的确给一些晚期患者带来生机。但同时,滥用靶向药物现象比较突出。除了患者存在认识误区,一些医疗机构也缺乏规范,甚至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不惜损害患者健康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
    我国肺癌患者全球最多
    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大约每15年,我国肺癌患者的人数就会增加近一倍。如何通过科学诊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期,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研究认为,肺癌发病的病因主要有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肺部慢性病以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其中吸烟是首位高危因素。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是烟民。吸烟者或被动吸入“二手烟”的人群,罹患肺癌的风险较其他人群也会上升20%~30%。而且,吸烟年龄越早、吸烟年数越长、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吸烟20年以上、20岁以下就开始吸烟、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除了需要尽早戒烟外,还应定期给肺部做肿瘤筛查,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有些人说:“我每年都体检,都会做胸片,没必要做CT。”但是由于X线胸片通常只能检出1厘米以上的肿瘤,因此对于早期肿瘤容易漏诊。而低剂量螺旋CT是通过高速、连续的数据采集,发现位于解剖学死角或胸片检查中因组织结构重叠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遗漏,可明显提高肺内小结节病变的检出能力。低剂量螺旋CT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癌,检出率可达到80%以上。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首选
    如今,随着医学发展,治疗手段进步,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已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已由10年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特别是早期肺癌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可达70%~80%甚至更高,即使局部晚期生存率也可达30%多。需要注意的是,首次诊断的准确性,首次治疗的规范、精准等因素,都将对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临床中,一些患者和家属在发现患病时,常常有病乱投医,盲目选择治疗方案,殊不知,此举极可能导致诊疗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对于肺癌的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最常用的三种治疗手段,临床中主张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诊治。尤其是针对早期肺癌,外科手术依然是其治疗的首选。随着微创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如今的肺癌外科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胸手术,已有了明显进步。传统手术需要在胸壁上切开15厘米~20厘米的切口,让胸腔完全暴露才能充分切除肿瘤。现在采取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技术,仅需开三个约3厘米~4厘米的小孔,就可完成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不仅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还能最大程度减轻手术对肋间神经的影响。因此,在满足手术条件的前提下,即便是七八十岁的高龄早期肺癌患者,也可以安全施行手术,患者不必过分恐惧。
    错用靶向药物会适得其反
    肺癌之所以难治,主要是因为发现得晚。临床上,70%的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过去,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一般超不过1年,如今通过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等手段,生存期已提升至3年~5年或更长。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靶向药物的效果被夸大、误传,临床中也不乏靶向药物滥用现象。
    调查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很多人将靶向药物视为救命“神药”,加之惧怕手术或害怕化疗的副反应,就不遵从医嘱,盲目从各种非正规渠道购药自行使用。二是有些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因知识水平有限或受到经济利益驱使,给大量不适合靶向药物的患者使用。其实,靶向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研究表明,靶向药物只适用于有相关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对于一期二期的早期患者,没有研究证据支持使用,靶向药物使用一年后,可能发生耐药性。早期患者属于局部病变,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获得痊愈,如不能手术,可以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滥用靶向药物,反而可能会降低生存期。
    即使是晚期肺癌患者,也并非都能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由于靶向药物是为攻击特异性靶分子而设计,所以必须找到合适的靶点,才能发挥疗效。目前,该疗法主要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且需要进行基因检测,证实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才有效,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因靶而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