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5-11-13 09:32:20 热度:492
王慧敏
●老有所养,光有吃、住等简单照料还不够,老人们还需要心灵关爱以及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
中秋节已过去一段时间,可提起这话茬,朋友老陈至今仍是一肚子不高兴!起因竟是为了孙子的一句节日问候。
老陈四世同堂,一家分居三地,所以平时联系多靠打电话或发短信。过节那天,儿子一家照例给他和爱人问候,电话接通后,说话的是刚上小学的孙子甜甜:“爷爷、奶奶,你们好着吗?好着我就放电话了。”说完呱唧就撂了电话。
整个过程不到三秒钟。老两口哭笑不得!
老陈质问儿子。儿子很不好意思:“事先曾给甜甜交待了,拨通电话后,除了问候老人身体,还要问吃了什么,吃得怎样……小家伙依次要给太爷爷、太奶奶、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打电话,打到后来可能是小家伙失去了耐心,就偷懒了……”
这通电话,折射出了目前养老所面临的窘境。全国老龄委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大中城市达70%。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占比提升到29%。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一般要照顾4个、6个甚至8个老人。想一想,也真难为他们了:既要为工作奔波,又要为这么多长辈忙碌,长此以往,连孩子都出现这种“问候疲劳症”。
那么,究竟该怎样解决养老问题?
目前,最主要的措施是建养老院。我有个前辈几年前住进了风景区的一个养老院,就养老院的硬件设施看,确实不错:房舍宽敞,院内花木扶疏,还有不少娱乐设施。可院里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杂处一院。那些坐着轮椅或被人搀扶着病恹恹的老人从你面前经过,健康的人心理能不受影响吗?每次去探视,我的心里总很不是滋味!
确实,目前许多养老院,只停留在提供吃、住和简单的服务阶段,对老人心灵关爱和个性化需求关照不够。
人老了,各种疾病接踵而至,更需要悉心照顾。可现在不少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些临时工。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护理培训,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更谈不上。我提到的这位前辈,一辈子搞文字出身。他告诉我,在养老院,最苦恼的是找不到人交流。以前很健谈的他,眼见着越来越孤僻……
为解决老年人情感上的孤寂,这几年又有不少社区提倡居家养老。可问题又来了:现在人都住进了单元房,那种多家共居的大杂院越来越少。孩子上班后,老人怎么办?报上曾刊登过一则老太太摁马桶的新闻:说是一位家在农村的老太太第一次住进了城里儿子的家。老太太以为用水就像村里用井水一样不要钱,于是,没事就蹲在马桶边摁一下开关,两个月的时间里,竟抽走了98吨自来水。问老太太不停摁马桶的原因,老太太的解释令人心酸:“每次摁完以后,都觉得挺有意思。”有人评论:老太太摁的不是马桶,是寂寞!
常言道:“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老的时候,更需要与人交流。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些年,身边患老年性痴呆的人在增多。有资料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每100人中就有4.8人患老年性痴呆。这种增多,不知与孤寂有没有关系呢?
患了老年性痴呆,给个人和家属带来的都是无尽的酸楚。我的一个朋友母亲早逝,父亲患了老年性痴呆,经常出门后就找不到家。想送进养老院,问遍了全城,回答均是:这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收。于是,夫妻俩不得不经常放下工作满世界找父亲。
“人上一百,各形各色。”各人喜好迥异,各人家境迥异。如何让每个人都找到中意的养老方式?身边几个搞文字的朋友搞的“互助式养老”很有些意思:大家共同出资租一处房舍,合伙雇护工、雇厨师、雇司机……平素互帮互助,身体硬朗的照顾身体弱的,较年轻的照顾较老的。大家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外出旅游,其乐也融融!
这种量身定制式的养老方法,有关部门是不是也能借鉴一下?咱们终究都要老去,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