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健时报 时间:2015-08-14 10:20:34 热度:853
本报特约通讯员 林冠之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表示,今年北京将再建40~60个居家养老中心,到明年年底可以完成200多个居家养老中心的建设,实现所有街道全覆盖。近日,“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由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清月堂大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发起的北京首家大健康服务集团暨清月堂大健康服务集团宣布成立。同时,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及医药生产等各领域专家,就养老及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展开了讨论。
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闫青春:老龄化倒逼养老产业破局求发展
老年人从60岁退休到去世这段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健康生活期和带病生活期。有学者研究认为,现在人们带病生活期的占比要大于过去。比如说,过去人们平均寿命短,能活70岁,健康生活期为9年,带病生活期为1年,只占1/10。而现在人们活到80岁,健康生活期为15年,带病生活期长达5年,其占比就达到了1/4。这说明随着寿命的延长,被疾病困扰的时间也随之加长。
此外,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欲达到多子女赡养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老龄化正在要求甚至倒逼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3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决了几个比较大的发展瓶颈问题:一是研究制定了养老用地和健康用地的扶持政策和优待政策;二是解决了养老和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问题。新政策要求各级银行建立支持养老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信贷体系。要放宽信贷抵押物的范围,不只局限于土地,不动产、厂房、设备及有价证券都可通过抵押的方式进行贷款。
然而,养老机构“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问题依然严峻。从业者往往劳动强度大但又缺乏专业技术,而对其进行培训之后,他们又有了加薪的要求,但机构一时难以为其支付所需工资数额,于是从业者便选择跳槽。对此,建议各级政府对培训费用给予适当支持,减少养老服务机构的负担。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养老及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服务业
健康革命催生了大健康产业,当下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但也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就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而言,民间资本怎么介入;现在可穿戴设备和技术多如繁星,这些如何普及到社区、家庭,都需要思考。
大健康产业其实能涉及所有第一、二、三产业,并非局限于服务业。那么,如何真正实现产业化?如何与不同的产业相结合呢?大健康服务分为三个板块: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但其背后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器械、保健食品等生产,均属于第二产业范畴。目前,食品行业开始形成了“营养为指导、市场为导向”的模式,从而也为养老及健康产业提供了参考。
现在,中国30.1%的人超重,慢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6.6%,万众创新、“互联网+”时代来临等等,这些现状、关键词和新趋势,都是养老、健康产业可以拿来做文章的。
还要说的一点是,时下,大城市街头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按摩店。按摩保健本属于大健康的范畴,但很多按摩店从业者并非专业人士,按摩效果不能保证,甚至存在风险。特别是招牌也打起了医疗的擦边球,比如它不叫中医按摩,叫健康按摩;足疗按摩带“疗”字,那么就改成足底按摩。这一系列问题告诉我们,按摩行业亟待规范和标准化。
北京清月堂大健康服务集团董事长周秀英:打造智慧养老一线品牌
当前,提升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技术,打造高科技医疗设备及涉老产品的一线品牌,开拓新兴的健康服务产业势在必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成立了北京首家大健康服务集团暨清月堂大健康服务集团。
本集团旨在建立集科研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投资等于一体的全国性经济联盟,生产“清月堂”品牌健康产品(涉及药品、保健品、食品、医疗器械等多个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集团由每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参股,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力求标准化。以道地的中药材为原料,开发高质量、高疗效的创新药品、新型保健品、专利健康产品,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为消费者服务。
建立老年大学,以“防未病”为理念,普及健康知识,使老年朋友走出健康误区,树立自我保健意识,让老年病迟来甚至不来。
我们针对集团产品设立专门电商,做到网上商城与线下体验店并行。此外,还建立了“养生营”,运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做到对人体检测跟踪,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施救,最终形成“一条龙”的养老消费服务体系。
全国老龄办原巡视员唐振兴: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定为国策
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失独问题严重,这些问题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4+2+1”的家庭结构里,居于中间的这一代,如果上面4位老人中有一位出现问题,那么中间这两个人将背负巨大的负担。很多年轻夫妻不愿意生孩子,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赡养4位老人压力已经够大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陷入同样的困境。
此外,目前大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库小型分散,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2.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发展滞后,包括医疗方面如保健品和药品的支出不足。3.重建设投资即医疗及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而对应用服务重视不足。4.管理方式粗放,还未达到精细化、个性化管理。
我国“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业(智慧养老),把健康管理、中医保健、智能家居环境作为主要内容。此外,发改委、住建部、文化部等部委要求各地加强养老环境建设便利化和适老化改造,实现社会生活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普及与便利;政府承担顶层设计的职责和加强贯彻落实的监管。
我国曾经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而现在,同样应该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定为基本国策。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
2025-03-19
2025-03-17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