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医护人员不要总有“受害心态”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5-07-27 21:29:16 热度:555

乔杉

  小孩子看病打针吃药,哭得“梨花带雨”,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但近日,重庆九龙坡一家医院的检验科医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吐槽:一位婆婆因为孩子抽血一直哭,竟然这样安慰孩子:“不要哭,医生阿姨坏,把我们弄哭了,打她!”这位医生表示,不知道为什么有家长会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孩子,“这样教育孩子,是要他从小就恨医生?”
  很多家长遇见孩子哭了,总想找一个“受气包”。比如孩子绊到椅子摔哭了,有些家长拍打椅子,“打你,把宝宝弄疼了。”其实换个说法可能更好。比如,“宝宝不哭,看你把椅子弄疼了,它都不哭。”“打医生”和“打椅子”具有逻辑一致性,这说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思路和方法上存在需要思考和改变的地方。
  这样劝慰孩子肯定不好,这只是小概率事件。这位医生自己也讲,孩子因为怕痛哭闹,情况很常见,家长一般都会安慰孩子:“阿姨轻轻打,不痛”——由此可见一斑。可这位医生不仅在朋友圈吐槽,这已经表明了态度,而且怀疑“这样教育孩子,是要他从小就恨医生”,这更是有点过于敏感了。折射的受害心态,让人忐忑不安。
  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医护人员需要,患者更需要。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暴力相向,让人们为之心疼。但要看到,现实中的医患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对立,也没有网络舆情描摹得那么对立。现实中有很多“中国好医生”,也有大量的“中国好患者”。有什么样的道德想象,就有什么样的道德现实,应该全面公允地认识和评价当前的医患关系。
  更重要的是,医患和谐从哪里来?一方面需要患者做出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医护人员做出努力。就现阶段而言,医护人员可以发挥的作用更大。这种努力不仅指向良好的医技和医德,还指向保持一个平常心,从容自信地看待患者。
  一些医护人员的心态,需要引起重视。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医生不愿意让孩子学医的话题,在舆论场炒得很热。任何一个行业光鲜的背后,都有着难以言说的辛酸。而这个行业的真实生存状态,最了解的莫过于深耕的从业者。人们总是希望孩子未来比自己更好,总是希望自己吃过的苦别延续到孩子身上。放眼三百六十行,除却极个别的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有几个行业的人愿意让孩子选择本行业?医生如此,教师如此,媒体也是如此。即便子承父业,也有迫不得已。
  这就是一种“受害心态”,表现在道德想象里,自己所在的行业好像蒙受了天大的委屈,全世界都不理解自己一样。社会的每一点议论,患者的每一种行为,甚至一个无意识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进行扩大化解读,得到的只能是“洪洞县里无好人”。真要这样,累不累啊?有着这样敏感而脆弱的心灵,连恋爱关系都处理不好,又怎么去处理医患关系?就像这件事,明明只是安慰孩子的方式问题,结果被理解成是仇视医护人员。给自己找不开心,给社会找不自在,不是弱者心态、受害心态又是什么?
  医护人员应自信一点、阳光一点,不要总有“受害心态”,也不要把患者当成“假想敌”。敏感脆弱矫情的心,对医患和谐没有一点好处。应该相信,也被事实证明,多数患者还是理性和善意的。没事找事只会让自己累,让医患关系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