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同守护共希望:别让再障患儿走得太匆匆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5-07-11 17:19:32 热度:684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好发于少年儿童。该病隐蔽性高且骤然转危率大,但公众对此却知之甚少,很多幼小的生命就在惶恐和辗转中消逝了。其实,只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患儿就有机会重获新生。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了解这一疾病,虽然再障治疗之路面临艰难险阻,但我们不愿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首都儿科研究所血液科主任师晓东:青少年是再障高发人群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自发性疾病,早期症状包括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易发瘀斑或黏膜出血;由贫血引起的疲劳和劳力性呼吸困难,从而导致活动力降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会迅速出现发热、牙龈出血以及危及生命的感染等症状。
    从世界范围内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年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二左右,青少年群体是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之一。欧美国家的再障发生率为每年每百万儿童中有1至3人,而亚洲国家因为种族及环境等原因,导致发生率较高,其中约有70%的病童并无明确病因。再障患者一旦延误治疗,20%会转成重型患者,两年内将会死于感染或出血性并发症。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苏雁:识别率低、误诊率高问题突出
    家长及早发现孩子患病,是使孩子远离生命威胁的关键。但是当前,识别率低、误诊率高是我国患儿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初期的症状与白血病症状相似,极易与白血病混淆。比如易发瘀斑、流鼻血等症状都与白血病相同,但通过检查还是可以鉴别的。第二,好发人群年龄较小,难以自发表达和识别病情。
    另外,再障的临床病程差异较大,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全血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有关。它可能在几天内突然发作,也有可能经过数周或数月才缓慢表现出来。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也可能在几年内保持稳定。因此对于好发人群和处于风险中的患者,监测和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空军总医院血液病科副主任闫洪敏:晚治、乱治会危及患者生命
    如今再障已不是绝症,在所有患病群体中,儿童患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更好。患儿如果接受及时、规范的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晚治和乱治则会使患儿濒临死亡。重型或极重型再障患者若没有接受规范治疗,两年内的死亡率约为80%。
    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作为重型再障的标准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具有低复发率和晚期克隆性疾病较少的优势,但骨髓来源缺口巨大,让很多患者可望不可即。免疫抑制疗法的标准方案是ATG联合CsA,其应答率达50%~70%,患者通常在治疗后的前3个月内发生应答。数据显示,患者治疗后1年总存活率超过80%,两年约为75%,5年约为65%。因此,约七成没有配型成功的重型和极重型患者首选免疫抑制疗法。
    延伸阅读
    白血病与再障的区别
    两者都是血液病。白血病是骨髓里白细胞无限制地恶性增生,而再障是骨髓衰竭,无法造血。
    “半相合”骨髓移植
    传统骨髓移植需要供受者的HLA抗原完全匹配,但这在普通人群中的相合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半相合”技术的诞生,为再障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顾名思义,所谓“半相合”骨髓移植,只要求供受者HLA一半相同即可,这就解决了骨髓来源不足的问题。在血缘两代之间,100%符合这个要求,也就是说,每一名再障患者都能找到供者。“半相合”供者可以是患者的父母、子女、同胞甚至堂表亲属。需要注意的是,HLA全匹配供者仍是骨髓源的首选,找不到“全匹配”供者的患者,再选择“半相合”骨髓移植。而且,“半相合”在移植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较“全匹配”移植更高。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