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5-05-23 09:39:30 热度:639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屠鹏飞教授在第八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所做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在今后10年内,预计肉苁蓉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多个,实现年产值100多亿元,形成西部特色的肉苁蓉生态产业——
本报记者 任壮
肉苁蓉属植物为典型的根寄生性植物。由于长期滥采滥挖,加上寄生植物自然繁殖能力很弱,肉苁蓉的野生资源已濒于枯竭。为了解决肉苁蓉药材资源问题,保护野生资源,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从1990年开始进行肉苁蓉系统的资源学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和企业机构,成立了肉苁蓉研究和技术推广协作组。
屠鹏飞介绍,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协作组系统阐明了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的野生资源极其生物学特性,对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解决了寄生植物人工种植的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高产、稳产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推进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肉苁蓉特色产业。
在最初开展的资源调查中,屠鹏飞足迹遍及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到1992年,基本查明了我国肉苁蓉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状况,并首次提出了肉苁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4条措施:一是加强管理,分带采挖,留种与采挖相结合;二是牲口加强管理,限制在留种区放牧;三是采取正确的采挖方法;四是引种栽培,解决药源短缺问题与治理沙漠相结合。这些措施对促进肉苁蓉野生资源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屠鹏飞课题组对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二者所含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且后者较高;从药效学角度比较,二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管花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的质量标准,将管花肉苁蓉收入2005版《中国药典》,解决了管花肉苁蓉的法定地位问题,为解决肉苁蓉资源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生物学与栽培学研究,课题组大大提高了种子萌发率和田间接种率,建立了稳产、高产种植技术,研制成功接种机械,建立了种植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协作组则在阿拉善盟和于田县建立了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召开学术研讨会和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和群众对肉苁蓉药用价值及其发展肉苁蓉种植和产业化的认识,为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特别是屠鹏飞教授以北京大学为牵头单位,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申请并获得首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的支持,在于田县实施特色药材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目前还被科技部和工信部列为重点援疆工程。
协作组还积极开发新产品,促进产业化发展。开发成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部位新药——苁蓉总苷胶囊,以及高含量肉苁蓉饮片、肉苁蓉提取物、肉苁蓉酒、肉苁蓉胶囊等系列保健品。并积极引进了一批企业到和田发展,使肉苁蓉产业初具规模。
展望肉苁蓉产业的未来发展,屠鹏飞提出,从以肉苁蓉栽培为主的生态农业,肉苁蓉及其相关产品开发为主的工业,肉苁蓉药材、饮片和系列产品销售为主的商业三个方面构建肉苁蓉生态产业链,从而形成肉苁蓉大健康产业。
他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肉苁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在今后10年内,预计肉苁蓉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开发肉苁蓉相关产品100多个,实现年产值100多亿元,形成西部特色的肉苁蓉生态产业。
(责任编辑:秋彤)
2024-09-25
2024-09-21
2024-09-20
2024-08-26
2024-08-22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