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5-04-25 11:03:54 热度:1432
本报记者 田雅婷 通讯员 王文彪
在云南大理州宾川县,几乎无人不识李伯藩。
这位“名人”是宾川县中医院的首任院长。他悬壶济世56载,用精湛的医术解除了上百万名患者的病痛。2006年,李伯藩退休了。消息一出,许多医院纷纷派人前来,希望聘请他到医院出诊,待遇丰厚。但李伯藩全部婉言谢绝了。他在自家小院里搭建起一间简易诊所。在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李伯藩开始了他的义诊生涯。
9年间,每天早8点到晚9点,都是他的工作时间。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李伯藩治病救人的脚步从未停歇。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哪怕一个患者只收取5元的诊疗费,每天按50个病人计算,十年下来收入便超过了百万元。李伯藩不但分文不取,还常常接济贫困的患者,他总说:“救死扶伤是我的信仰。”
1996年,单位分房,医院让德高望重的李伯藩先挑,结果他却选择了光线差、通风不好的一层。许多人都不理解,家人也有怨言,他却说:“住楼上,病人找我看病不方便,老人和重病号上楼太困难。”
李伯藩出身中医世家,祖母施怀英,父亲李子宽都是当地名医。小时候,祖母出诊时总爱带上他抄方。“每每看到患者恢复健康,祖母比患者还高兴。”李伯藩说,当时家中开办私人诊所,但每逢春节必定会为患者免费看病,这成了家里的传统。后来父亲在公立医院工作,下班后经常会有病人到家里求医,父亲每次都耐心诊治,且从来不要一分钱。祖母和父亲行为,在李伯藩心中埋下了淳善的种子。
1992年的一天,李伯藩应邀到县医院诊治一位癌症患者,在一间病房里,他发现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哭泣。经过询问后得知,这对夫妇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30岁的妻子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只能到大医院做透析或者换肾,才能挽救生命。但是,对于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完全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治疗。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在驱使着李伯藩,他想:“无论如何,也要用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她,挽救这个家庭。”李伯藩开了一个处方交给患者的丈夫,让他先抓七服药回去煎服,一天吃一服,吃完再来找他。并再三叮嘱他,如果患者服药后有排尿,一定要认真把每天的尿量记录下来,下次看病的时候告诉他。
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患者的丈夫没有来。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李伯藩心里十分惦记,像父亲挂念孩子般猜想着种种原因。最后他实在坐不住了,叫了一位学生用摩托车带着他,赶了四十多公里路,终于找到了那对夫妇住的村子。
到了患者家里,李伯藩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便问起了病情。当得知患者已经排出尿来,而且量一天比一天多时,他肯定地告诉患者:“这病能治好。”在李伯藩的精心治疗下,半年后,这个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奇迹般痊愈了。
有一天深夜,家中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是一位女士,她连连对接电话的李伯藩说:“对不起,我是从美国旧金山打来的,我这里是白天,忘了您那里是深夜。”原来,她六十多岁的丈夫患了肺癌,无意中得知李伯藩能用中医药治疗癌症,多番周折要到了他家的电话号码。老两口求医心切,立即就打来了电话,结果竟忘记了时差。李伯藩虽然很疲惫,但还是耐心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并通过越洋电话开出了药方。经过他一年的“远程治疗”,该患者在美国医院复查发现肿瘤已经明显变小。老先生兴奋地给李伯藩打来电话,说他一定要回祖国看看,也一定要去看看李伯藩。
听了老先生的话,李伯藩也很激动。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自己毕生的追求,不就是要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为更多的病患者解除痛苦吗?后来,那位老先生在子女的陪伴下回到祖国,并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宾川,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李伯藩。他紧紧拉住李伯藩的手,激动得连声音都颤抖了。
类似的事情在李伯藩的生活中数不胜数。如今已经75岁高龄的他,依然每天为病人忙碌着。“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从医,看病也不要钱。”李伯藩笑着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